• 不仅实行实名制,还定期组织人员打分

    这里果农管护柑橘要“绩效考核”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代强
      11月21日,全省川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眉山市仁寿县召开。在藕塘镇齐心村柑橘基地,记者看到一个有趣现象:不少套在柑橘果实上的袋子表面,用毛笔写着村民的姓名。
      “写的是承包户的名字,主要起监督作用。”该基地负责人、仁寿喜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文科说,公司将基地承包给村民,以实名制促进基地高质量管理,“果子没管好,按照名字找人问话。”

    应对“应付心态”,对工作情况打分
      2018年开始,仁寿喜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齐心村流转6100多亩土地,打造晚熟柑橘基地。为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公司以劳务承包方式,将基地柑橘园按面积划分给周边村民管护。“前期主要是平整土地、建基础设施及栽种树苗,后期主要是经营管护,合同一年一签。”徐文科说。
      不料,刚开始平整土地时就遇到难题。不少人对基地建设没有信心,担心树苗长不大、结不了果;还有一些人是抱着“应付心态”,认为反正柑橘园不是自家的,柑橘管理不太上心。
      为此公司规定,树苗栽下去后的前3年,村民管护一棵树一个月收入1元至1.4元,根据管护情况有几角钱的差距;3年后,树开始挂果,按照柑橘品质、产量进行提成。
      同时还明确,公司将定期对村民承包的柑橘园管理情况进行打分,分数连续两年靠后的实行“末位淘汰”,取消承包资格。徐文科介绍,打分的主要考核内容是有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肥、打药等任务,有没有按照标准管护果树。

    干劲儿足了,管护质量提升了
      类似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方式,一下子让大家紧张了起来。
      “遭淘汰了的话,又丢工作又丢脸,划不来!”在基地承包了30亩柑橘园的村民杨柏林说,他种了一辈子果树,头一回像现在这么“把细”。为了拿高分,农忙时节,他和老伴在基地里从天亮忙到天黑。
      公司还承诺,原本约定果树种下5年后再分红,现在实行“预支付”,村民的积极性更高了。有的村民为了节约时间,带着干粮到基地,有的吃过晚饭还要到果园里看一看,还有的在手机上自学柑橘管护知识。
      “大家的干劲儿足了,果树管护质量也上来了。”徐文科说,基地水肥一体化设施等建设完全达标,果树管护要求也达标。去年果树如期实现初挂果,产量达到50万斤。今年产量500万斤,果实品质也很不错。预计明年基地柑橘产量将达1500万斤,2024年达到丰产期,实现产量2000万斤、产值1.2亿元。
      目前,基地已吸纳周边180余户320余人就业,每户承包土地不超过30亩。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基地承包户每年每户果树管护收入2.6万元至3.5万元,加上果树挂果后的分红,每户能再收入约2万元至2.7万元。
      “看到基地发展得越来越好,果子越结越多,村民觉得有奔头,都安心干事,想加入基地的人越来越多。”徐文科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