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大国,大写的人

    ——观《大河》音乐诗剧大剧场版

  •     

    □白浩
      由吉狄马加同名长诗改编的《大河》音乐诗剧大剧场版将诗歌、交响乐、声乐、舞蹈、朗诵、戏剧汇为一体,煌煌大雅、峨峨神颂,其风暴岂止于审美,这是一条艺术的大河,也是一条精神的大河。
      音乐部分截取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段落,加以音乐化的升华和创造,这已经完全是音乐的圣殿堂。诗歌的长叙事逻辑链次第展开,而音乐诗剧则撷取其部分片段,围绕核心意象和主题加以自己的创造,诗句不时点睛立魂,音乐、剧则独立创造,非为附庸,而是双峰并峙,相得益彰。诗本身是一条连绵不断的河流,而音乐剧的七章则以一座又一座的山峰的形式连绵为一座峰峦山系,每一章自有其独立的高低起伏和生态体系。它们打破文字在形式上的单一和抽象,以更为丰富的艺术门类将五官调用,十二美神的和谐奏鸣出现。甚至于在吉狄马加的原诗之外,还引入了“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黄河船夫曲》信天游唱段,在吉狄马加诗的神性风格之中又加入了朴素民间性,这就是新的理解新的创造。
      “在这片土地上,那些沉默寡言的人们”“他们在这里成功地阻挡了凶恶的敌人”简单的几句台词,不断反复,在极度的单一中强化其力度,台上声调、音调、动作、角色分配的变换让这种重复变得意蕴丰富,而交响乐的繁多变化更加把这种层次性区分得细腻丰富。亦如,结尾的“黄河”二字反复咏唱构成一个完整的情感升腾谱系,力度的撞击叠加越来越强悍。单一中的繁复,繁复中的归一,在形式的弄险中是对于综合艺术形式采用的极度自信,艺高人胆大,景从险峰来。
      音乐的冲击太强烈,以至于换场间的片刻间歇也显得如此可贵。这音乐的休止符,这情绪的片刻修复,剧场的宁静,所有人都需要这宁静来迎接下一场风暴岚霓。感谢指挥,人们盯住他那指尖棍尖,期盼他能让人们多歇息片刻。因为新的启程将如何辉煌,人们怀有期盼和恐惧。
      这也是色彩的篇章。“序曲”、第一乐章“水之源”的白神圣、圣洁,诸神的圣殿,诸神的降临,气息深沉的咏唱;第二乐章“春之孕”的绿欢快,动物的嬉戏跳动生命萌芽的律动;第三乐章“和之邦”实为战之邦,红,血红惨烈;第四乐章“天之籁”的黄;第五乐章“海之问”的黄蓝波浪碰撞,终于交汇拥抱;“尾声”,复归为白。
      背景图片,从写实到抽象,在光影的意象化中,就一条河,也是仪态万千。有雪山之水的圣洁宁静,有江源初觞的温柔活泼,也有汇聚奔涌的澎湃,甚至浊浪排空的汹涌。而抽象者,那如同原子变换的图案,有对于黄河波浪、山峦、群峰、沙漠取意的丰富汇合。“海之问”黄蓝的交融。《和之邦》中众多纵横密布的支流描画出四分五裂的血色河流,其撕裂与惨烈之状与前几幕整齐奔涌着的一条大河形成对比。
      这是一条艺术的大河,也是一条精神的大河。承载着这一切物是人非的,是厚重生存历史的大国,载德载物,泱泱大国最终在新时代里奏响民族文化精神的强音号角。
      全剧舞蹈丰富,部分章节细微处更令人震撼。《和之邦》舞台主体部分杀戮与挣扎繁复变化,而在舞台边缘一角,一个旁观着的撕心裂肺的母亲,不停歇挥舞着单调重复的肢体,那就是大地之母所要承受的苦难。继而在一片战场的死伤堆里,那个承受子女们杀戮之痛的旁观者化为树木的主歌者,在残肢尸首间悲怆穿行,博大的无言的痛,夫复何言。在这一切的伟大,一切的痛苦中,是大写的人。
      而诗人,他那步履蹒跚的沧桑,犹如加西莫多一样以头颅撞击的钟声,将响彻于灵魂深处,也将响彻整个世界。大河,大国,创造这一切的,是为“大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