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荟”按下川渝体育交流快进键

  •     

    □丛雨萌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剑
      11月3日,首届川渝毗邻地区群众体育荟在四川达州举行,四川15个市州和重庆28个区县参与其中,两地相关体育协会、俱乐部及企业代表、体育行业相关专家学者深度交流和探讨两地群众体育未来发展方向。这是川渝地区联办的首个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普及率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大型群众体育盛会,展现了川渝毗邻地区群众体育特色和亮点,展示川渝两地社会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新气象。

    “体育荟”架起川渝体育新桥梁
      “前面的滑竿你慢慢走,摔到幺妹你脱不到手……”伴着热闹的“幺妹抬滑竿”的号子,美丽的莲花湖畔热闹非凡。800人共秀太极拳、“板凳龙”“铜梁龙舞”“土家声声肉连响”“桃花太极”等独具地缘特色的川渝毗邻地区非遗体育节目纷纷登场,带来一阵阵欢呼声。除此之外,美好体育生活展示也在一旁展出,各市州的群众体育发展成果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
      本次“体育荟”以1+2+4的全新模式呈现了1场盛会、2场展示、4场赛事—— 一场盛会,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群众体育工作交流会;两场展示,即首届川渝毗邻地区群众体育荟社会体育指导员(非遗体育)展示,首届川渝毗邻地区群众体育荟川渝美好体育生活展示;四场赛事,即健步走比赛、2022川渝钓鱼比赛、2022达州·开州乒乓球草根友谊赛、2022川渝围棋名手对抗赛。丰富的比赛项目,便捷的赛事参与,让川渝乃至全国群众都可以乐享运动,不断提高人们的体育参与热情和幸福感。
      此次川渝毗邻地区群众“体育荟”,共有川渝双边排球、棋类、登山、桥牌、轮滑协会、无线电定向运动、跆拳道、舞蹈、老年人体育9个协会以及四川达州市、重庆开州区就川渝体育协作和联动发展,签订了10个项目的战略合作,共同发布了8项体育赛事,进一步深化川渝两地社会体育的合作交流,助力两地体育融合联动发展,以达到“资源共享、赛事共办、人才共训、特色共建、宣传共联;人员互动、证书互认,信息互通、政策互惠”的目的。

    川渝体育交流按下“快进键”
      首届川渝毗邻地区群众体育荟并非两地体育合作的开端。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成渝体育产业联盟。联盟将整合优化川渝体育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统筹发挥成都、重庆两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作用,创新发展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体育经济中心、体育科技创新中心、体育改革新高地、高品质健康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为此,川渝两地体育部门紧密合作,深入实施《川渝两地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双城联动共推体育融合发展合作协议》等多项重要文件,为川渝体育协作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成渝职业围棋擂台赛”“成渝双城越野赛”“成渝双城足球对抗赛”“城市绿道健身交流活动”等多项赛事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加强了川渝两地体育的交流合作。
      不仅如此,两地在建立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合作平台、推动体育赛事活动融合发展、共建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示范区等方面也有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质性进展。
      在不久前举办的首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暨2022年第二届“巴山蜀水 运动川渝”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中,通过赛事活动、场景展示、互动体验、项目表演等,进一步展示了川渝两地体育消费场景的打造成效,双城体育合作更是让川渝体育消费成为新消费热点。“川渝地区需要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共推制度机制创新,协调双方关联利益、共建两地功能相互链接,构建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川渝地区群众体育产业化发展功能圈。”成都体育学院天府国际体育赛事研究院柳伟教授建议,要以同城化为目标,构建川渝群众体育产业化发展功能圈,还要以创造力为支撑,丰富群众体育产品服务供给,推动新型群众体育聚集的商业综合体;积极打造川渝群众体育特色品牌,用品牌战略引领消费,努力构筑川渝地区群众体育产业化发展现代圈。“川渝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两地体育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在西部形成群众体育聚集区,推动资源优势进一步向经济优势转化,还可以进一步塑造川渝地区群众体育产业化生态圈。”柳伟最后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