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工作要把握好时度效

  •     

    □熊运高
      在2020年和2021年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时度效”的要求都出现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了当前经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强调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做好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什么是经济工作的时度效?注重“时”,就是要把握经济活动发展的特征、趋势和规律,抓住决策处置的最佳时机;注重“度”,就是要把握质变与量变的辩证统一,实现对经济发展的科学调控;注重“效”,就是要把握成本与收益的动态平衡,取得政策举措的最佳综合效益;坚持时度效的有机统一,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有助于不断提高经济工作前瞻性稳妥性有效性。

    “四个有利”和“四个防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针对经济发展趋势的理性研判,还是面对环境条件变化的主动应对,无不体现出对经济工作时度效的精准把握,这也是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经验。这些成功做法体现出来的效果,主要体现为“四个有利”。
      “四个有利”一是有利于明确工作底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关系党和国家根本利益,体现了底线思维和鲜明的立场、坚决的态度。二是有利于引导发展方向。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数字经济以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等,紧扣时代脉搏,标定未来所向,增强了前行的信心和勇气。三是有利于调节经济秩序。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设置房地产三条红线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升了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四是有利于维护群众利益。实现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减税降费、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落实好时度效要求,还要树立全局观念和风险意识,科学准确判断彼时与此时的演变、顺势与逆势的转化,坚持稳中求进,做到“四个防范”。一是防范经济主体受损。一般性政策举措的力度不宜过深、节奏不宜过频、幅度不宜过宽,以保障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保持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动态稳定。二是防范市场预期转弱。在价值取向上不能忽左忽右、调整力度上不能忽轻忽重,要及时明晰地阐释政策措施,引导树立科学的认知,稳定市场预期。三是防范宏观经济下行。经济政策不仅要规范、限制、收缩,更要多予、少取、放活,鼓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促进经济增长和财税增收。四是防范不稳定因素。政策举措一定要考虑周全、调控有度,防范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坚决维护群众利益。

    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统筹好四种关系
      在经济工作中进一步把握好时度效,需要坚持辩证思维,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统筹好四种关系。
      破立并举重于立。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正确处理“蛋糕”做大与分好的关系,在做大总量中优化增量、调整存量。反对市场垄断、提高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等,应先立后破、以立带破,做到春风化雨。
      标本兼治重于本。针对矛盾突出的问题,在强力治标的同时深入治本,多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从破除藩篱和健全法治方面着力。解决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化解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的风险隐患,应追根溯源、因症施治,做到正本清源。
      长短结合重于长。对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在狠抓当前的同时兼顾长远,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城市建设管理、绿色低碳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等,应保持适度的耐心、韧性和定力,以时间换空间,做到久久为功。
      内外兼修重于内。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更要坚信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在努力拓展外部空间的同时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等方面夯基垒台、发展壮大。

    时度效的要求应贯穿于经济工作的各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把时度效的要求贯穿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体现在改革发展的每一岗位、每一环节。
      找准找好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和聚焦问题。密切关注“黑天鹅”“灰犀牛”,增强敏锐性和判断力。经济工作者要胸怀发展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做到“一题解、全局活”;身体力行参与经济活动、融入社会生活,把发言权建立在调查研究之上,在生产实践中找准找好问题。
      审慎制定政策。制定经济政策的本质是审时度势、统筹谋划、顶层设计。经济工作涉及领域多,应协调好各种关系,比如三产比例、产能与需求、投资与消费、发展与安全、就业与劳动生产率、人口与资源环境、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等。经济工作影响范围广,应统筹考虑到各方面要素,建立审核把关机制,评估政策举措的体量、力度、时长,涉及的部门、领域、地域、环节,统筹好经济效益与政治、社会、生态效益。
      持之以恒落地。更多使用经济手段解决经济问题,用好用活各类政策工具,辅之以行政、法律手段,协调好利益关系和利益分配格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需要多部门协同的工作,必须明确主责部门,加强对主责部门的监督检查和问责追究,避免部门职责无限分解,或者在层层分解中无人负责。研究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经济政策落地的边际效应。
      及时正面引导。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只有把相关情况讲清楚,才能争取干部群众的理解支持。发挥好主流媒体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深入学习宣传解读习近平经济思想,组织发表针对性权威性强的文章。积极主动、理直气壮,批评错误思想,澄清模糊认识,把教育引导的工作做细做扎实。围绕重大经济政策,把来龙去脉、困难问题、发展前景讲清楚,把党和政府所做的努力讲清楚,把需要群众理解支持的事项讲清楚。
      妥善解决问题。经济政策出台后,要跟踪调查了解,加强监测预警,及时调整完善。问题出现后,首先辨析矛盾性质,弄清楚是改革还是发展问题,单一还是普遍问题,预期之内还是之外的问题。现实中的问题,注意在历史中找答案;普遍存在的问题,勇于在工作指导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善于在总结归纳中找规律。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把基层的创新实践转化为面上工作的指导意见,让经济工作更加符合实际。
      (作者系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