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2张照片、41个视频、374件实物和文物——

    展示70年巨变 见证感恩奋进的凉山


  •   11月4日,观众参观“辉煌七十年 奋进新凉山”——庆祝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成就展。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云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文雯 何勤华
      作为凉山州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辉煌七十年 奋进新凉山’——庆祝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成就展”近日在西昌开展。125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里,一张张照片、一个个视频、一件件实物(文物),铺陈出凉山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的壮丽画卷。
      11月4日,记者探访庆祝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成就展,了解这段壮阔的历史,探寻展览背后的故事。

    照片视频和实物(文物)主题突出
    不少都是首次亮相
      站在展厅外,一座以红、黄、黑三色为主,充满凉山风情的拱门首先映入记者眼帘。拱门上方,“感恩奋进”四个大字格外显眼。
      展览分为序厅、历史悠久多元文化、改天换地浴火新生、改革开放砥砺前行、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辉煌成就幸福画卷、绿色崛起未来可期7个板块,共展出照片812张、视频41个、实物374件(文物83件)。为了办好此次展览,凉山州成立专班,团队前后筹备超半年时间。
      “70年成就辉煌,凉山可讲的故事太多了。”凉山州博物馆副馆长邓海春感慨道,这么多故事该怎么讲,是团队要答好的第一个问题。
      主线要突出。展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时间为轴,全面、直观、生动展示70年来凉山取得的巨大成就。“虽然是按时间来布置,但也不能平铺直叙,要条理清晰、突出重点。”邓海春介绍,展览划分为7个板块,选取了凉山发展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重大节点,总结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同时,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作为重点,用更加丰富的展品充分展现全州干部群众的奋进姿态和凉山翻天覆地的变化。
      展品要典型。成昆铁路全线通车、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工建设、脱贫攻坚历史性跨越、白鹤滩水电站投产发电……此次展出的照片、视频和实物(文物)不仅主题突出,而且不少都是首次亮相。“比如这张1956年初,凉山州人民委员会讨论通过‘民主改革实施办法’的照片,就是我在州档案馆里泡了好几天翻到的‘宝贝’,也是第一次展出。”成就展专班图片组组长宋明说。
      细节要用心。记者发现,展览前面几个部分的照片和视频都是黑白的,第一张彩色照片出现在“改革开放砥砺前行”板块,是一张彝族老乡走进集市做起小生意的照片,集市里人挤人,热闹非凡。再往后,越来越多的彩色照片和色彩让整个展厅更加明艳亮丽。
      “你发现了我们藏在展览里的小心思。”宋明笑着说,“这种色彩的对比,也是凉山发展变化的一个体现。”
      邓海春告诉记者,对展陈的色彩运用颇为用心,开始的部分用了历史感更重的浅黄色,到“改天换地浴火新生”的部分则是大红色,“改革开放砥砺前行”部分是清新活泼的蓝色,最重要的“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部分用了更加明艳的红色和黄色。

    注重唤起群众的亲切感
    增强参与性互动性
      老彩电、水壶、收音机……展厅里,一个摆满“老物件”的小卖部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拍照。“我们小时候就是这样的。”细致的场景还原,唤醒了不少凉山人的儿时记忆。
      奋进的凉山,也是全州人民共同建设、共享发展成果的凉山。
      “展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注重唤起群众的亲切感,增强大家的参与性、互动性。”邓海春说。
      记者发现,展览不仅展示了香巴拉信使王顺友、凉山第一个奥运冠军殷剑等凉山人的骄傲,还展示了卖出农特产品的村民、火塘边与群众话家常的帮扶干部、教室里用上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孩子……他们质朴的笑脸让人印象深刻。
      在“绿色崛起未来可期”板块,记者走进一辆“凉山号”动车,周围的多个屏幕同时亮起,列车“开动”,沉浸式体验带领观众感受凉山“一核一谷三带”的丰富资源、大美风光,一路“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凉山,绿色崛起,未来可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