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加快建成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抓手

    泸州市发展改革委:泸州向东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 2022年10月1日0时,泸州至永川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牟科 摄

        

    □乔陆
      10月1日,泸永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泸州至重庆主城区的通行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为1小时,融入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
      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以来,首条建成的川渝直达高速公路。
      泸州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阮杰介绍,自2020年起,泸州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担当,乘势而上,把加快建成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作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抓手,推动各项工作和重点项目加快落地见效。

    共建
    距离拉近唱好“双城记”
      2020年底,为方便周边群众往返川渝两地,合江县白鹿镇至重庆市江津区塘河镇至合江县石龙镇开行了省际公交。如今,这趟公交车已经拥有了不少“常客”,乘客吴德芳就是其中之一,“我的娘家在合江,嫁到了江津,公交开通之后,基本上每周都要坐两三次。”
      目前在泸州,穿行川渝两地间的跨省城际公交线路已成功开行7条,惠及100余万群众。
      跨省城际公交逐渐开行,综合交通网也在不断织密。去年6月,绵泸高铁内自泸段开通运营,泸州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刚刚建成通车的泸永高速公路,让泸州至重庆主城区的通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构建起泸州与成都、重庆的1小时交通圈。当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快马加鞭。渝昆高铁泸永江段、江泸北线高速公路、古金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重庆至合江至叙永高速公路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正加速形成。
      距离拉近,“双城记”唱得更火热,新建成通车的泸永高速公路无疑是当下最受关注的“剧目”之一。泸州市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科科长李金睛表示,泸永高速公路是东向出川大通道、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速路网布局规划中的重要省际通道。该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川渝城际路网布局进一步构建完善,能有效提高川渝两地货物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助推产业、人口及生产要素高效流动集聚,逐步提升泸州市资源配置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率,对推动泸州实施“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唱“双城记”的人,也在这建好的交通网络中频繁流动、活跃起来。走进泸州市发展改革委办公场所,一块印有“泸州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子醒目地挂在其间。泸州市发展改革委区域协作科副科长刘华国介绍,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还从区(县)、部门及国企抽调了一批业务骨干来集中办公,市发展改革委精选中层干部配合开展工作。本月,这里将迎来新一批重庆挂职干部派驻。

    共赢
    产业发展建好经济圈
      国庆假期刚过,在泸州高新区的泸州容大智能变速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长长的机械手臂正不断来回操作、快速组装,整个车间机器轰鸣,各个生产线上值守人员来回穿梭,大家都在抓紧赶制订单。
      “随着川渝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我们从重庆、成都以及泸州本地买零件,生产的汽车无级自动化变速器主要销往重庆,为当地的东风小康、长安欧尚等车企做配套服务。”泸州容大智能变速器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魏志宏表示,公司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政策红利,加快了补链强链延链的布局,同时积极寻求成渝区域内的合作伙伴,如与江津区珞璜工业园的重庆凡久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零部件就已经在公司RDC18FE智能变速器上实现了批量生产。
      产业发展加速融合,这样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企业在泸州不在少数。阮杰介绍,制造业方面,组建泸永江装备产业联盟,会员数量达140余家。“合江·江津(珞璜)”新材料产业园成功创建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金融业方面,泸州银行为重庆市江津区珞璜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滨江新城开发集团等提供流动性贷款9亿元。
      现代农业方面,不仅合作共赢,更是美美与共。阮杰表示,目前已成立泸永特色产业联盟,加快推动两地茶叶、龙眼、荔枝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泸永江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合作示范带建设加快推进,建成优质粮油及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带28万亩、长江中上游晚熟龙眼荔枝产业带3.3万亩、优质茶叶产业带6.5万亩、酿酒用糯红高粱产业带31万亩、花椒产业带57.3万亩,各产业带初具规模。
      合江县白鹿镇的何小东,便是美美与共的践行者之一。2017年,为了支持家乡的脱贫攻坚工作,何小东返乡在白鹿镇发展起了花椒产业。“江津花椒名气在外,我们离位于江津的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市场仅1小时车程,因此便想着借鉴‘隔壁’的经验,在白鹿镇发展花椒产业。”何小东坦言,产业示范园前期的秧苗、种植技术等,都是从江津学来的。2021年,白鹿镇青花椒总产量200万斤,年产值1100万元,主要销往广东、北京、浙江等地。“下一步,准备近水楼台先得月,按照两地的约定,我们的花椒可以直接运到双福那边,然后再推向全国各地。”何小东充满期待。

    共享
    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
      泸州市和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以跨行政区组团发展模式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四川、重庆两省市政府确定的川渝毗邻地区首批合作共建的10大功能平台之一。
      2021年11月,《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由川渝两省市政府审批后正式印发实施。随后,泸州市与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共同编制完善了《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任务分工》和《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并全面完成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2021年重点任务40项,年度计划投资88.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15.9亿元,有力推动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重点落在融合上。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泸州联合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重点抓好跨省际区域合作和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试点,在川南渝西地区率先突破,形成先行先试的发展经验。
      “目前,三地正在联合编制的《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已经完成,正在送审。规划重点围绕‘构建内联外畅的基础设施、协同推进现代产业共兴共荣、共营蓝绿交织的优美生态环境、共筑内外互促的开放合作格局、共享便利高效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共推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六个方面,谋划示范区下一步融合发展的具体支撑。”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泸州在区域融合发展上正持续发力。联动周边毗邻地区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实现路径,共下规划协同“一盘棋”、共抓产业协作“一条链”、共建基础设施“一张网”、共治生态环境“一江水”、共推公共服务“一卡通”,共同推动区域空间结构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实力整体提升。
      随着方案实施,一幅更加“融”合的蓝图已缓缓铺开。到2025年,示范区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成;到2035年,示范区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高效运行,建成川渝滇黔结合部重要的经济中心。
      当前,在泸州市发展改革委推动下,《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确定的67项重点合作任务有序推进,1至9月完成投资94.4亿元。下一步,泸州将继续加强工作协同,落实好三方合作常态化协调机制,清单化、项目化、事项化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既定事项逐一落实到位,力争取得更多标志性、可视化成果,夯实泸州经济底盘,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