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职业教育:通过现代学徒制,为“中国制造”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   四川省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学生西餐及西点作品展示。四川省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供图

      四川省金堂县职业高级中学学生茶艺课。四川省金堂县职业高级中学供图

      成都石化工业学校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组装与调试校内实训。成都石化工业学校供图

        

      打破学历衔接“天花板”,现代职业教育“香起来”了;打造产教融合“立交桥”,技术技能人才强起来了;打开校企合作“新大门”,成都职教名片“亮起来”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出台相关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职业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成都市一直将职业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成都教育“十四五”规划的要求,成都要加快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推进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成都市多所职业教育学校,通过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中国制造”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李子

    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四川省金堂县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金堂职中”)秉承“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适合的教育才是幸福的,才是放飞梦想的起点”的理念,坚持润心、润人、润才“三润”并举,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润心,即呵护健康身心,健康成长、从心开始,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润人,即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充分挖掘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思政要素,使学生具备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等方面素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润才,即促进成长成才,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着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四川省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以下简称“青苏职中”)则提出“好瓷胜玉”的职业教育理念,将“给学生有尊严的人生”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希望通过建设一所美好学校,传递一种美好教育,成就一段美好人生。学校认为,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历练的过程,就相当于瓷土拉胚、塑型、绘制和煅烧的过程;瓷器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就相当于毕业生在职业领域得到社会认同。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激发学生的潜力与价值,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成都石化工业学校于2018年首批入选四川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2021年被批准为成都市第三批特色职业院校,2022年入选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三名工程”建设单位。学校以“精粹成器 化石为玉”为校训,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思路,打造专家型“双师”队伍,增强教师“双能”储备,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构建以“精粹”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打造“精细化、精准化、精致化”的职教优质品牌。

    加强“校企合作”,把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
      青苏职中将现代学徒制贯穿于职业教育学习阶段。学校通过对接地区产业链,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在这样的理念下,采用了“企业领办专业的双主体育人模式”,让学校、企业共同承担职业学校育人的目标。校长张涛说:“学校把学生的需求和地方、产业的需求结合起来,把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
      2022年,青苏职中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共建“3+3”中高职合作办学模式,开设了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受到学生青睐。青苏职中从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运营等方向逐步建立航空产业专业集群,专业化培养学生,能够为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配套产业输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技术技能人才。
      成都石化工业学校校长周川益表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等。现代学徒制更加重视专业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办法、评价标准。”因此,该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途径,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与用工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学生得到了企业技术专家“手把手”培训的机会。学校各专业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为切入点,构建“理实一体化、技能培养岗位化、学历教育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试行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制度,入选成都市第二批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打通学生进入企业上岗的“最后一公里”。
      在金堂职中,机械加工、数控操作、汽车维修等一间间实训室,让学生在体验实操工艺的同时,也对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与技能并举”是该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理念。学校校长敖永红说,要推动现代学徒制高质量运行,就要充分调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良好的现场学习条件。在这样的理念下,该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德技并修”路径,构建全程闭环的育人生态链,使思想引领更有力度、教育教学更有温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赋能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该校已建成省级示范专业1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1+X试点专业4个。

    构建学生成才通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如何为中职学生搭建成长的通道,打破升学“天花板”?如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学生提供有品质的工作机会?成都职教对此进行了多项探索,并取得良好成效。
      成都石化工业学校服务面向成都平原经济区,重点对接地方重点产业区域企业人才需求。学校与四川石化项目、吉利、京东方等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国有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就业机会,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石化工业学校每年为行业、企业和成都周边职业学校开展机械、电子、汽车、旅游等22个工种的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被授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先进单位”“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石化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
      金堂职中坚持技能就业和职教高考并行并重,新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训,为未来的就业、深造做好规划。学校一方面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瞄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5+1”现代产业体系支柱产业,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成都“东进”等战略,主动对接智能制造、汽车等主导产业,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一方面与高职院校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精耕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打破升学的“天花板”。
      青苏职中早在2015年就率先做出了“品质就业、职教升学”的探索,与近20所高职高专签订了中高职贯通培养协议,通过个性化培养模式,为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打开了一扇门,实现了中职学校学生再深造的愿望。同时,通过“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的高职院校搭台,中职学校主动融入其中,学生通过中职、高职、本科总共6至7年的技能培训专业培养,逐步掌握技术技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新起点,新征程,新成就。成都职业教育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建设职业教育高地的征程上行稳致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