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州市敖平镇: 成德同城化发展走深走实小川芎变身富民大产业

  •     

      左手德阳什邡、右手彭州敖平,一条宽4米的产业道串联起两地,这里是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也是成德同城化发展的“零公里”处。
      金秋10月,微风轻拂,10万亩川芎种植基地一眼望不到边,川芎嫩叶随风摇摆,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药香。彭州市敖平镇被誉为“天府药乡,川芎之都”。近年来,该镇立足成德交集融合地带的区位优势,抢抓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在推进川芎产业建圈强链上狠下功夫,与德阳什邡共谋共建彭什川芎现代农业园区,构建现代化川芎“产业生态圈”,打造了全国最大的川芎产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川芎产销地,入选成德眉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首批精品示范项目。
    □张家义

    产业引领 紧抓发展契机 彭什携手做大川芎产业
      日前,敖平镇凤泉村迎来了一批购买川芎种苗的眉山客人。“得益于近年来川芎种植的良好示范效益,逐步向周边区域辐射带动。”凤泉村党委书记潘贤勇介绍。
      2021年起,彭州和什邡两地的川芎发展进入“高光时刻”,售价翻番、亩产值大幅提升、产业链更加完善。“这样的收获,是市场行情高涨的‘外因’加上内部抱团发展的‘内因’共同促成的。”敖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什邡马井、彭州敖平两地地域相邻、山水相近、产业相通,川芎均是两地的支柱产业,然而过去却是“各自为政”,规划技术品牌不统一,市场渠道也各不相同。2021年起,两地携手打造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情况发生了改变。
      敖平镇携手马井镇积极主动作为,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统一标准。在此基础上,两地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建立“领导小组+部门协调+工作专班”的工作协调机制和“管委会+平台公司”的项目推进机制。
      让融合更加深入。彭什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四川彭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蓉北乡村振兴(彭什交界地带)协同融合发展管委会先后成立。
      该负责人表示,两地齐心,标准化工作推进成效明显,已完成川芎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加工标准体系搭建,形成内控标准9项,川芎国际标准完成立项。

    多元发展 优化产业链条 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
      川芎牙膏、川芎洗发水、川芎精油……在敖平镇的川芎博物馆,各种产品琳琅满目。
      这是敖平镇抓实三次产业发展,提升产业能级的落地举措之一。“营产布景、串珠成链,敖平正着力营造中医药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业景。”上述负责人表示。
      目前,川芎全产业链研究中心项目启动建设;“百草园”等大地景观塑造工程同步推进;中医药文创聚落“东乡·凤楼里”等重点项目初步落地;川芎茶、泡腾片、艾灸条等衍生品进入消费市场,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
      为了让产业链拓展的步伐迈得再快一点,敖平镇多措并举——
      龙头企业带动,发挥引领性作用。2021年,引入新绿色药业集团实施川芎循环经济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7.5亿元;引进四川通惠集团“蜀水荷乡”改造提升项目,计划总投资0.8亿元。
      政企院校携手,发挥支撑性作用。敖平镇以产业园为载体,联动中国农科院、省标委会、四川农业大学、新绿色药业等政产学研用主体成立产业联盟,整合资源、汇聚合力。
      产业发展提质,乡村振兴增效。凤泉村作为川芎种植核心区,依靠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潘贤勇介绍,该村正在探索建设“一社N部”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体系,设立信用、购销、土地、房宅、劳务等多个部门,统筹闲散资金、闲置资产,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保驾护航 延伸纪检触角 保障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
      敖平镇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
      闻令而动精准监督,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确保经济社会安全运行,敖平镇紧盯疫情发展态势并迅速研判,建立了“一图、二表、三分、四定”疫情防控实施方案。与此同时,全镇成立4个小组,紧盯核酸检测、门卫值守、场所码使用等关键环节开展全覆盖式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靶向施策保驾护航,筑牢农业生产“防护网”。“今年夏天又是高温又是疫情,导致川芎下种时间相比往年晚了十几天,好在镇上全力指导、协调解决问题,3500亩川芎地才顺利播种完毕。”潘贤勇说,为最大限度减少对农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敖平全镇上下一盘棋,积极走访摸排群众的困难诉求,跟踪协调解决问题,全力以赴保障农业正常生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