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有所办
小事不出村,服务群众的距离更短了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
“村都没出,养老保险申领就办好了。”10月8日,国庆大假后上班第一天,三台县景福镇宋观庙村村民罗素英来到便民服务室,线上办理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申领。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罗素英在线将资料扫描传输至景福镇便民服务中心对应窗口,窗口人员审核后与罗素英进行远程视频确认,最后签字、盖章。2019年,我省启动实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实现了县域经济版图的整体性重塑、城乡融合格局的系统性再造、基层治理体系的结构性变革。
在村级建制调整中,三台县景福镇王家堰、王太沟、宋武沟和宋观庙4个村,合并成宋观庙村,村民合计近6000人。村子“变大”、人口变多后,怎样让老百姓办事更容易?宋观庙村设立了便民服务室,同时在原宋武沟村、王家堰村、王太沟村设便民服务点,由民事代办员为群众提供“跑腿”服务。
截至目前,在宋观庙村便民服务室可办理养老保险、生育登记服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等50余项服务,实现了群众“小事不出村”。
宋观庙村的做法,是我省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一个缩影。把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作为破解基层治理痛点难点的主要抓手,在两项改革“前半篇”文章整合形成物理变化的基础上,全省接续推进农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了1个综合实施方案、24个专项方案和1个监测评估方案的政策体系,明确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改革前,三台县有乡镇63个、建制村932个,改革后,三台县乡镇、建制村分别减少30个、549个,减幅达47.6%、58.9%。随着镇村(社区)资源整合,治理半径扩大,便民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三台县积极探索创新完善便民服务体系,通过将审批、服务、执法等部分权限依法下放乡镇,乡镇可办政务服务类事项增至210项以上,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让事情本地办成、一次办结。2022年1至9月,各乡镇累计办理便民服务事项22.56万件。
不仅如此,我省还谋划开展县域内片区划分工作,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把两项改革做深做实。“重塑县域经济地理版图,就是要围绕片区功能定位优化布局、配置资源,加快构建梯次合理、衔接有序、城乡融合的镇村体系。”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片区划分和规划编制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片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去年11月以来,全省全面推进县域内片区划分工作,截至目前,共划分乡镇级片区809个,设置700个中心镇、128个副中心镇,架构起全省县域内“主干牵引、干支联动”的“四梁八柱”,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推动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