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利平:穿上红工装,就要有拼劲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忆

    【人物名片】
      谢利平,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梁平采输气作业区第一党支部书记、谢利平技能专家工作室领衔人,党龄11年,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青工”、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人物故事】
      眉眼弯弯,笑容爽朗,身着便装的谢利平和普通女生没什么两样。但一戴上安全帽、穿上红色工装,她便立马英姿飒爽。“习惯了,工装一上身就有肩负气田生产安全的责任感。”谢利平说。
      “80后”谢利平都不敢想象,自己即将第三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前两次,她分别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这一次,她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而是对我们石油工人的肯定!”谢利平激动地说。
      2009年,谢利平参加中国石油采气工职业技能竞赛,从100名技术能手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其实我起初不想当采气工。”谢利平说,采气工作地方偏远、环境艰苦,但报考专业时,看到采气工主要招男生又不服气了,“凭啥说女生吃不了苦,我就要试试!”
      到了井站,谢利平才知道,采气工责任重大,必须要保证天然气从地下安全采出,容不得半点闪失,爬装置、拆阀门这些体力活也要抢着干。有一次,井站脱水装置大修,需要将手伸进闪蒸罐内清掏出污物,谢利平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干。清掏口又小又不平整,她的手臂被划出一条条细长的口子,伤口一浸泡就钻心地疼。尽管疼得抽冷气,谢利平仍坚持清掏完污物。回到宿舍后,她用肥皂洗了5遍才将伤口里的污物洗干净。
      中国石油举办首届采气工职业技能竞赛,谢利平作为公司为数不多的女选手参赛。管件组装是一项需要力量和速度的项目,“你力量太小了,完全没得优势。”一些人泼“冷水”,反而激起她的斗志,“手上过,比了才知道!”力量不行,那就用巧劲,谢利平不断摸索更快捷、省力的方法。为了让手臂使上力,她跪在地上操作,膝盖一片淤青;为了提高生料带缠绕速度,她不顾手指被锋利的管件切口划伤,练习用的生料带堆成一座小山。
      “这丫头太有冲劲儿了,能成!”教练李忠良感慨道。经过大半年高强度的集训,谢利平一举夺魁,破格成为中国石油采气技师。
      2004年,谢利平竞聘担任天东29井班长。她总结提炼的“五零五力”工作法,探索提升班组管理水平的新路径,在其他井站广泛运用。2015年,她在梁平采输气作业区牵头成立“谢利平技能专家工作室”,创新“师带徒”模式。几年来,工作室解决企业各级生产难题130余项,实现降本增效400余万元,15项技改成果成功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17年,谢利平开始担任梁平采输气作业区第一党支部书记,把基层党建“三基建设”和中国石油传统“三基工作”有机结合,党建工作接地气,推动了基层党建与基层管理全面融合。
      “我幸运地享受到企业提供的学习资源,希望通过我的传递,让大家都‘厉害’,这是我的心愿。”在西南油气田公司向着建设中国第一大气田目标奋进时,已经成为公司采气技能专家工作室骨干成员的谢利平渴望“拨亮一盏灯,照耀一大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