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敬园:在“想完美”和“能成功”之间做到平衡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剑

    【人物名片】
      邹敬园,202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川体育职业学院体操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第三十二届夏季奥运会体操比赛男子双杠冠军,2021年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人物故事】
      2021年8月3日,东京奥运会体操男子双杠决赛中,来自四川宜宾的选手邹敬园以全场唯一超过16分大关的总分(16.233)摘得金牌。奥运会夺金,是邹敬园职业生涯中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他夺得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奥运冠军并非一朝一夕“炼成”。
      1998年出生于宜宾市的邹敬园,3岁便作为体操苗子被宜宾市业余体校选中,6岁进入四川省体校训练,14岁入选国家队,17岁在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中一举获得男子个人全能、鞍马、吊环、双杠冠军和男子自由体操亚军,一战成名。“体操五金王”邹凯曾评价,邹敬园的动作为“教科书级别”。
      2016年全国体操冠军赛、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邹敬园在各类大赛中勇夺冠军。进入2018年,邹敬园在双杠上的“统治力”更强,他把全国锦标赛和亚运会的金牌收入囊中。
      来到多哈世锦赛,邹敬园的双杠依旧无敌,资格赛就以15.800分锁定第一。男团决赛,中国队当时落后1.9分进入倒数第二项双杠,邹敬园凭借一套难度高达7.0的动作,零失误得到16.200高分,为中国队实现反超拿到冠军立下汗马功劳。邹敬园还成为世锦赛历史上第五位蝉联双杠冠军的选手。
      别人眼中的邹敬园可谓天赋满满,一帆风顺,20岁出头便赛绩丰硕。但在邹敬园看来,自己不是什么天才,“再有天赋的运动员,也需要99%的汗水”。
      耀眼成绩的背后,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刻苦训练。因长期训练、比赛,邹敬园常年饱受陈旧伤病的困扰,数次恢复全能训练,但又不得不因伤病放下,最后只能选择专攻单项。强烈的使命感和对体操事业的满腔热情,让他一次又一次强忍疼痛,咬紧牙关全身心投入到训练比赛中。
      “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几乎每个动作都追求极致。有些时候,我们都怕他练伤了,不得不严格控制他的训练量。”奥运冠军、负责邹敬园训练的助理教练滕海滨这样说。
      2019年斯图加特世锦赛,邹敬园在资格赛中出现失误,最终排名第16名无缘决赛,世锦赛“三连冠”梦碎。2020年全国体操锦标赛,他再一次发力过猛出现失误,错失金牌。大赛的失利曾让邹敬园一度流泪,但常年训练造就了他的坚韧品格,他开始反思,怎么在“想完美”和“能成功”之间做到平衡。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沉淀,邹敬园终于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斩获双杠冠军,再次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在双杠项目上的实力。
      “我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对梦想的渴望和执着,更离不开祖国的关心和培养。”面对外界的赞扬,邹敬园总是这样说。
      东京奥运会之后,一切归零,邹敬园已经走在进军巴黎奥运会的刻苦备战路上。邹敬园的目标很明确,“争取在男团方面弥补遗憾,在双杠方面保持优势,同时在吊环上有所进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