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开创巨灾保障新机制,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
□宇珩
今年夏天,四川地区出现罕见大面积高温干旱天气,农作物受损严重,中国人寿财产保险(以下简称“国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在眉山市仁寿县试点的巨灾天气指数项目将予以赔付,预计高温责任赔付金额将达500万元。2020年8月11日,雅安市石棉县突发强降水,国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3天内就支付了297万元的巨灾赔款。
一次次应对自然灾害的保险赔付背后,是国寿财险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中的创新探索。国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积极尝试巨灾指数保险开发,并陆续在全省开展项目试点。2020年1月至今,已累计为地方政府定制了10余款巨灾指数保险产品,将财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衔接,减少农户因遭受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发挥防灾减损作用。
响应号召
探索巨灾风险管理
2016年底,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快巨灾保险制度建设,逐步形成财政支持下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同时,鼓励各地结合灾害风险特点,探索巨灾风险有效保障模式。此后,四川省也明确提出,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应得到更大发挥,鼓励全省各地结合灾害风险特点,探索巨灾风险有效保障模式。
由于涉农巨灾天气指数保险在国内尚属先例,没有历史经验可借鉴,加之四川气象及次生地质灾害呈现出种类多、频率高、范围广、损失大的特征,本着风险分散最大化和先试点后推广原则,国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在成都平原、秦巴山区、川西南山区、龙门山地震灾区、川西南高山峡谷区、乌蒙山区等,选择了10个区(县)作为前期试点区域。
为了加强对涉农巨灾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意见建议采集,国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成立政府+保险机构联合试点工作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推进试点工作。通过试点项目的实施,不断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建立全省巨灾风险保障体系。
部署试点
创新天气指数保险
国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巨灾天气指数保险就是把一个或几个气候条件对农业损害程度指数化,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时,投保人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相较传统巨灾保险,其具有数据可量化、理赔公允性、管理成本低的优势,此外还能借助资本市场实现风险分散。
以雅安市石棉县强降水巨灾保险为例,以保险期限内约定的天气导致政府需要为涉农方面投入的救灾及相关费用为准,保险公司根据约定的气象指标承担赔偿责任,保险赔款由政府自行安排救灾。保险赔款主要用于以下损失范围内的赔偿:一是因约定天气导致的农田、农机具、农作物及牲畜等农业生产的损失,政府用于恢复农业生产的救助及涉农方面投入的救灾等相关费用;二是农房的损失;三是约定天气造成的次生灾害损失,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给农村道路及公共设施的财产损失及修复、重建费用。主要保险责任为强降水,同时约定选定5个试点区域气象站作为认定保险责任依据。
截至目前,巨灾保险试点三年,累计为乐山市峨边县、广元市旺苍县、雅安市石棉县等地方政府累计提供了近1.5亿元的巨灾风险保障。
开拓创新
构建保险保障体系
一直以来,国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主动作为,协助政府搭建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创新“保险+遥感大数据”的方式建立了“灾前防范预警,灾后广域分散”的风险管理手段,创新并提升巨灾风险管理领域的服务能力。
公司还通过与国际新兴天气风险和再保市场的合作,探索利用资本市场资源,发行巨灾天气指数债券,将四川面临的巨灾风险在资本市场进行分散,以完善四川巨灾风险保障体系。
此外,该公司获得国家气象局专家为项目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依托卫星遥感技术及大数据,以保险为基础,建立灾前预警、灾害治理信息共享动态机制,搭建巨灾风险防范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