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说话”取代“凭经验办事”
科技创新促进四川农险提质增效降成本
-
四川省农业保险赔款“一卡通”创新发布会。 省保协供图锦泰保险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快速查勘。 锦泰保险供图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介绍太保e农险创新情况。 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供图
□田林 卢文
清晨8点半,家住广元市剑阁县公兴镇吼狮村的村民黄邦礼便早早忙活起来。这天,他发现家里养的猪死了一头,便拿起电话,向承保生猪保险的人保财险广元市分公司报案。该公司立即通过“川农保”手机APP将任务调度给了离他家最近的查勘员小彭,小彭迅速赶到,10点10分就完成了现场查勘。在现场,小彭通过农险赔款“一卡通”系统实时自动查询获取黄邦礼的社保卡支付信息,人保财险核赔后直接发起赔款支付。11点左右,黄邦礼在报案后约三个小时就收到生猪保险赔款到账的短信。
四川农业保险赔款支付“一卡通”是一项全国首创举措,将社保卡作为农业保险赔款的优先支付渠道,使保险服务更高效,赔款到户更精准,人民群众更满意。
不仅如此,近年来,四川农险科技运用水平大幅提升,传感器、无人机、人工智能、遥感技术等新型科技不断应用到农险业务流程和服务场景中,“一卡通”赔付、承保电子化、农险综合信息平台、线上服务、云端验标、远程查勘等创新成果接连落地,一场科技赋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变革已在川蜀大地拉开序幕。
全国首推“一卡通”机制
破除农业保险赔付“痛点”
科技不仅拓宽了农险服务的边界,也逐步解决了农险赔付精准性等问题。
传统农业保险赔款支付信息,主要依靠保险公司基层员工和乡镇协赔员逐户收集,由于地域广大、散户众多,时常出现收款账户信息与被保险人身份信息不一致等情况,导致赔款被银行退回,无法及时支付到账。
2021年10月,四川银保监局联合四川省人社厅推动四川省在国内首创农业保险赔款支付“一卡通”创新机制并落地,这也是四川在全国首创社保卡“一卡通”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之后的又一创举。
据了解,农业保险赔款支付“一卡通”,在农业保险综合信息平台与社保卡省级平台专线对接的基础上,将社保卡作为农业保险赔款的优先支付渠道。“一卡通”利用社保卡银行账户关联的唯一性,有效提升发放精准度,缩短赔款支付周期,大大降低“冒领”“滴漏”风险,确保农业保险赔款支付做到真实、高效。
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积极组织农险经办公司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活动,解读农业保险赔款支付“一卡通”政策,普及社保卡应用知识,畅通群众咨询、投诉和监督渠道,引导未办理社保卡的参保农户前往当地人社部门申领社保卡,为构建农业保险惠民惠农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目前,全省农业保险赔款支付准确性和时效性大幅提高。在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先行试点的前三个月内,累计通过社保卡支付农业保险赔款46.68万笔,支付成功率99.6%,支付赔款金额1.38亿元,受益农户33.87万户。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13家公司完成社保卡数据对接调用,行业通过社保卡支付农险赔款138.7万笔,发放农险赔款5.46亿元,涉及农户105.2万户次,农险赔款“一卡通”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四川银保监局财产保险监管处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将积极推动四川省农业保险赔款“一卡通”从单一的赔款支付延伸到更多使用场景,不断深化“一卡通”在农业保险全流程中的应用,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工作经费“一卡通”、农业保险承保服务“一卡通”等。
率先实现农险承保电子化
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操作
2020年初,宜宾市南溪区砚台村村民老赵入栏能繁母猪6头、育肥猪26头。可当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为这30余头生猪买保险,老赵心里犯了难。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老赵拨通了当地农险工作人员的电话。在平安产险南溪支公司农险员的指导下,他在家下载了“平安爱农宝”微信小程序,按操作提示,仅用了30分钟,就拿到了自己的生猪保险电子保单。他惊喜地说:“想不到线上服务这么巴适,一下子就搞定了。”
平安产险四川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积极参与推动四川省农险承保电子化改革项目,在新冠肺炎疫情延期复工等诸多不利因素下,短短3个月就完成与中国银保信全国农业保险信息管理平台的对接系统开发工作,顺利通过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验收小组考核,并于4月初成功签下公司首个农险电子化承保保单。
2020年4月4日,随着四川农业保险承保电子化服务平台上线,保险业务员“进村挨家挨户录单”成为历史。四川也由此成为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实现农险承保电子化的省份。
相关工作筹谋已久:早在2019年下半年,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就在四川银保监局指导下,组织农险经营机构制定并印发实施方案和实务操作规范等制度文件,明确了实施原则、工作内容、实施步骤等相关内容,确定了实务操作流程规范,同时启动系统改造相关工作。在克服疫情影响,如期完成系统改造、联调测试和现场验收相关工作后,四川农业保险承保电子化服务平台顺利上线,可实现政策性农险承保信息采集、说明义务履行、承保公示、保单签发、保单批改等业务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操作。
“现在,农户通过各家保险公司的APP或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方式就能完成农险电子投保操作,投保更便利,农险业务流程更规范,经营管理也更合规。”四川银保监局财产保险监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太方便了,手机直接上传资料,不仅能投保,也能申请理赔。之前养殖险赔款平均5天到账,现在2小时就能到账。”达州市达川区双庙镇养殖户杨华清发现,只需将资料上传到“川农保”APP,就能完成生猪保险从投保到理赔的全过程。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川农保”APP是公司打造的基于3S技术和农业保险大数据,引入AI点数、AI称重、远程查勘和智慧气象的在线服务手机端应用,经过实践检验,有效提升了对农业、农村和农户的服务能力,优化了农户承保、理赔等服务体验。
太保产险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开发了“e农险”创新技术,通过“AI承保”实现农户足不出户自助投保、“e键理赔”实现生猪理赔15分钟闪赔、无人机防控、卫星遥感查勘定损等创新技术,为农户提供定制化增值服务;中航安盟保险上线了移动端承保信息采集功能,对惠农E保通APP进行优化完善,实现了承保全流程电子化操作。
首创农险综合信息平台
提升信息化及合规管理水平
实现农险承保电子化,只是四川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农险智能化、数字化的第一步。2021年,四川银保监局指导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启动农险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四川省农业保险综合信息平台。目前已完成平台搭建,16家在川经营农险业务的公司全部对接平台,实现农险承保、理赔、财务数据交互共享,并提供在线统计分析功能,进一步提升四川农险的信息化水平及合规管理能力。
四川银保监局财产保险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农险平台建设分为两期,一期除完成16家公司接入外,还实现了和省人社厅的数据交互共享。截至今年9月中旬,农险平台累计收集承保数据19.22万条、理赔数据27.37万条、财务数据15.36万条。平台二期功能将实现农网机构及人员的收集统计分析,承保理赔信息公示,同时整合对比农村土地确权数据、林业资源调查数据等权威涉农数据,从而实现农险“按图精准承保”,为农险合规发展和强化监管赋能。
“科技赋能农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业内专家看来,建立统一农险信息共享平台,可实现农业生产数据的互联共享、农险承保信息的数字化管理、财政补贴申请审核线上协同化,还能降低监管成本,促进保险业良性发展。
保险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布局
助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走进“中国椪柑之乡”眉山市青神县富捌方柑橘种植园,一棵棵还未成熟的绿色椪柑挂满枝头。待到11月份,椪柑成熟后将被打包销往全国各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包装盒上将会贴上一个专属的平安溯源二维码,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可直接扫码,向保险公司索取相应的经济赔付。
2022年5月,平安产险眉山中心支公司与富捌方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平安产险溯源农产品质量责任保险”,标志着全国首单柑橘溯源保成功落地。“小小的柑橘有了平安科技加持,消费者可以扫码查看对应的销售企业信息和柑橘土壤、施肥、光照、采摘、分拣等整个种植生产的关键信息,吃得更加放心。与平安的品牌合作,更可以扩大我们当地柑橘的品牌影响力。”富捌方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这个二维码,作用真不小。”
这枚小小的二维码,是平安产险依托农业区块链溯源技术进行的产品创新,也是四川农业保险以科技赋能,为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保驾护航的缩影。
当前,各种“黑科技”已成为四川农险的“标准配置”,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助手、远程查勘等技术被广泛运用,农户服务体验大幅提升。同时,科技应用于精准高效验标、查勘定损、提高承保理赔效率等方面,使得保险机构提供全流程“零接触”服务成为可能。
在成都市新津区,养殖户徐小龙正在查看鱼塘。他养鱼9年,从2014年就开始投保水产养殖保险,有了保单在手,不仅风险得到保障,还能从银行获得一定贷款额度。最近两年,中航安盟保险免费为他升级智能化鱼塘管理装备,让他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
“我们原先靠人工巡塘,全凭经验,有些问题根本发现不了。自从保险公司为我们安装了溶解氧、PH值、水温等水质传感器,以及水位传感器、微气象站等智能化设备,就可以通过平台随时掌握养殖基地的主要数据,让养殖基地的管理更高效,风险更可控。”徐小龙表示。据悉,中航安盟保险的“鱼菌轮作模式”已获得国家新型实用技术专利。
近年来,四川银保监局鼓励保险机构加大科技布局和投入,尤其是在承保验标、查勘定损中加强科技手段应用,不断优化操作流程。
2020年,攀枝花樱桃大面积遭受冰雹灾害,锦泰保险四川分公司攀枝花中心支公司利用无人机技术,一周内完成近万亩樱桃查勘。2021年,生猪疫情广泛传播,平安产险四川分公司率先开发了“千里眼视频连线”功能,实现疫情防控下“不进场验标、不进场查勘”的远程服务模式,目前已实现生猪保险千里眼视频验标率100%、千里眼视频查勘率75%;中华财险四川分公司在种植险领域建立了以3S技术为核心的“空天地”一体化“按图作业”种植险创新场景,养殖险领域则通过“电子耳标”“智能称重”“牛脸识别”,以及灾害损失卫星遥感测量技术、无人机查勘定损的使用,不断完善农险在承保、理赔上的“精”“准”“快”;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从2019年开始推行微信公众号、微信e农险小程序等多渠道线上化自助报案,从2019年至2021年,微信报案占比由27%逐年上升达到83%,三年累计线上化自助报案13余万件。
面对疫情的冲击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保险机构正在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例如,人保财险提出,在打造核心竞争力中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平安产险将扩大已试点科技应用的地域范围和险种范围,逐步形成农险科技应用和过程风控的可复制模式,并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科技公司的合作,深入探索“智慧农业”“农业生态平台”的建设;太保产险将聚焦数字化转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作为其下半年经营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中华财险着力构建中华数字农险工程,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建设新一代农险核心业务系统,全面完成移动端“兴农保”上线运用。
“科技赋能是我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四川银保监局一级巡视员刘勇表示,正是得益于对农险科技的高度重视和创新应用,在川保险机构进一步提质增效降成本,逐步实现由“凭经验办事”向“用数据说话”转变,同时有效提高了四川农险的承保覆盖率,推动农险险种和农险经营模式的创新,优化农险经营工作效率和效果,有效保障农业保险稳定健康发展、深耕农村市场,从而为更多农户抵御自然和意外灾害、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撑起“保护伞”。
声音
唐祯林(中华财险四川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中华财险深耕农业保险多年,始终将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构建中华数字农险工程;紧紧把握农业保险经营规律,通过科技赋能农险实务流程再造和运作模式变革,以数字化方式在种植险、养殖险持续发力,推出多项“数字化”保险服务项目;实现农业保险实务信息化、管理数据化、决策智能化,推动农险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目前,公司已在种植险领域建立以3S技术为核心的“空天地”一体化“按图作业”创新场景,有效推进精准承保理赔示范工作;在养殖险领域,全面引进电子耳标、AI智能点数、脸部识别、智能测量、电子围栏、影像查重等技术,做到承保数量真实、理赔结果合规、服务效能显著;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建设新一代农险核心业务系统,全面完成移动端“兴农保”上线运用,不断提高公司农险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未来,我们还将以科技手段持续优化保险服务,推进农险服务创新,为农业发展助力。
刘诗倩(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总经理助理)
农业是强国之基、立国之本。近年来,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坚持走“产品+技术+服务”创新之路。特别是在省农业保险工作小组领导下,在省保险行业协会牵头下,创新助农惠农强农方式不断增强。
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发挥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形成的专业优势,依托“e农险”专业技术服务开启现代化运作和管理的农业保险服务时代;通过加速开拓新领域、打造农险生态圈,拓展农险保障范围,结合擦亮“川字号”农产品“金字招牌”产业优势,开展了“一县多品”“一乡(镇)一品”特色农产品保险、保险+期货,从传统生产环节到销售收入领域,助力农业保障体系建设;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着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力,全力护航乡村振兴,发挥保险作用,助力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让群众生活有保障,为乡村振兴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