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蕊:记录这个时代闪烁的微光

  •     

    □黄刚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维睿

    【人物名片】
      熊蕊,200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雅安日报传媒集团时政新闻部主任、记者。获全国、省、市新闻奖20多个。2020年被评为“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人物故事】
      “这是我最近的‘新闻现场’。”9月28日,在雅安日报办公室,熊蕊拿出《同一个家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口述实录》新书样稿。
      “去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雅安是全国划入面积最大、占比最高、山系最全、县份最多的城市。过去‘靠山吃山’的地区如何克服转型发展的阵痛?大熊猫野化放归要经历怎样的‘魔鬼训练’?”熊蕊将当事人的口述进行了记录整理,“希望展示雅安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所作的努力,讲述人与大熊猫的故事。”
      自成为一名党报记者以来,熊蕊恪守新闻人的使命与担当,穿梭于全国全省两会的会场,全市重大活动的现场,以及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场”,用笔、话筒和镜头记录现场、捕捉感动、传递力量。
      让熊蕊印象最深的新闻现场,是“4·20”芦山强烈地震。熊蕊每天都在灾区挖掘到动人故事:身患乳腺癌的母亲,用手扒开废墟,把孩子递出来;一个100余人的村组,仅有4顶帐篷,全部让给老人和孩子;20多个灾区小朋友自发站在路旁,向过往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敬礼,向过往人员免费供应热水……
      恢复重建阶段,熊蕊持续记录灾区的变化。用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展示“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的成果?2020年7月,已是部门主任的熊蕊,带着采访团队再次来到芦山。深入细致探访后,新媒体稿件《7年后,到震中芦山这个“隐秘的村落”甜一下》发布,描绘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的芦山新画卷。这组融合创新报道后来获得四川新闻奖。
      关注彝族村寨古路村的脱贫之路,是在为中国偏远山区无数贫困村“探路”。数年来,熊蕊多次跋涉于凿在悬崖上的“骡马道”,记录村庄的变迁。“作为一个悬崖上的村庄,古路村既平凡又特殊,可以从它的变化中窥见中国农村脱贫奔康的历程。”熊蕊说。
      见证仍在继续。2021年开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地面装饰材料、四组大型雕塑全部使用来自雅安的“中国红”花岗石、“蜀白玉”汉白玉。从雅安的矿山、加工企业再到北京,熊蕊踏上了“寻访”雅石之路,其间推出短视频、图文报道等融媒体产品10余篇(条),记录雅安石材的“进京”之旅。
      “记者永远在路上。”熊蕊说,“我在记录这个时代闪烁的微光,希望能永远追光,让微光汇聚成暖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