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要闻
陈云珍:坚守传承与创新 让羌绣走上时尚路
-
□付江 李睿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人物名片】
陈云珍,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伊珎羌绣有限公司总经理,党龄20年。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人物故事】
9月底的一天,在北川新县城巴拿恰商业街的羌绣合作社里,陈云珍与徒弟赵义琼等端坐在绣台前,一边聊天一边工作,五分钟不到,一朵美丽的羊角花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了绣布上。
长达两米的绣布上,早已绣满了羊角花、辛夷花、白山羊等具有羌族特色的元素。这是陈云珍用了半年时间准备献礼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特别之作,一针一线,承载着羌家儿女对党的感恩之情,也承载着陈云珍传承羌绣的初心和使命。
陈云珍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羌绣传统刺绣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说,作为一名党代表,将更好履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主动“揽”徒 带动绣娘灵活就业
赵义琼是陈云珍“揽”来的绣娘之一。2008年“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让赵义琼的双腿受伤,这让原本做生意的她失去了动力。2015年,她找到陈云珍,希望能够跟着她学习羌绣技艺。
彼时的陈云珍已经成立了北川县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她注意到一些妇女没有收入,部分残疾人无法自力更生。她想,让大家一起来绣羌绣,既能弘扬民族文化,还能增加群众收入。于是,陈云珍主动“揽”起徒弟。
这些女性可以居家就业,陈云珍按照计件计酬,每月人均增收多则几千元。陈云珍告诉记者,在北川,像赵义琼一样实现居家灵活就业的绣娘,目前有上百人。
这些年来,陈云珍穿梭于北川各个羌寨之间,免费培训绣娘上万人次,既传承了民族技艺,又使更多的人有了就业门路。“羌绣不仅是用来看的,更要让它产生价值。我要发挥所长,带领更多人绣出幸福小日子。”陈云珍说,她巴不得更多人一起来做羌绣,“多门手艺,也多挣点钱嘛!”
融合创新 新开发羌绣系列产品
陈云珍的老家在北川县青片乡一个偏远的山寨。当地妇女都会绣花,农闲时候绣些衣服、鞋垫。受外婆和妈妈的影响,从记事起,陈云珍就对羌绣十分感兴趣。
韵味独特的羌绣有着古老的历史,在多元的当下,怎么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羌绣手工艺制品呢?
为此,陈云珍下了不少功夫。她先是在女儿的带动下,自己设计图案,尝试将时尚元素融入羌绣中。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努力,陈云珍新开发了羌绣的系列产品,不再局限于衣服、腰带、帽子、鞋垫等日常生活用品,而是把羌绣的技法普遍用于饰品、文具、箱包,产品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