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宇航:做任何工作都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庭铭

    【人物名片】
      符宇航 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并当选四川省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物故事】
      “我们一方面要教给学生知识,一方面也要告诉他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静得下心来,善于思考和沉淀,以后才能有所作为……”9月19日上午,刚刚听完年轻老师上课的符宇航,在办公室和同事们交流上课内容。
      不断反思和积累,是符宇航工作以来养成的习惯。几年前,符宇航从自贡市轻工业设计研究院调入四川轻化工大学任教。从科研人员到高校教师,对于符宇航来说,变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对工作的热情和态度。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化工产业处于低迷期,符宇航所就职的研究院项目不多,每个月工资只有两三百元。在很多同事辞职、转行的情况下,符宇航仍然坚持学技术、学英语、读文献……符宇航告诉记者,她舍不得自己所学的盐化工专业,既然喜欢,就沉下心来,好好把自己的知识水平提升一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沉淀,2007年,符宇航和团队接到了一项重大科研任务:锅炉烟道气净化石膏型卤水技术研究。通俗地说,这项技术的意义在于如何利用烟道气净化矿山卤水,提取纯度更高的盐产品。
      符宇航告诉记者,他们当时要做的,就是如何将锅炉的烟道气加入矿山卤水的净化环节,改进生产技术,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盐产品纯度的目的。
      通过在坐“冷板凳”期间积累下来的知识,符宇航认为该技术的难点在于如何控制制盐母液中硫酸钠的浓度。为了确定合适的浓度剂量和其他工艺参数,符宇航带领团队从实验室的理论实验,再到工厂的现场实验,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不断地进行演算和求证。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最终,在符宇航和团队的努力下,该技术研究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与传统净化技术相比,可将净化成本降低三分之二左右,在制盐企业成功转化应用后,每年为企业产生节能减排效益3000余万元。
      自此,符宇航的科研生涯进入了新阶段。她和团队一起研究开发的“天然气开采废水综合治理技术”,实现了废水终端近零排放,并成功运用于国内第一套工业化应用装置,解决了困扰天然气开采领域多年的环境问题。
      调任到四川轻化工大学后,符宇航的工作重心也从以前单一的科研变为了科研和教学并重,担子更重了。到学校以后,她将更多的实践课程引入教学当中,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跑现场、入厂房,力图让同学们尽早树立工程思维,把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有效结合。“当然,我还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们,想要在一个行业得到认可,就要有坐‘冷板凳’精神,沉下心来多积累。要相信付出终会有收获。”符宇航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