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轻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强阵地、筑牢堡垒,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史增信。教学相融育新人。
□马院宣(图片由四川轻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四川轻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16年4月由原政治学院更名而来。政治学院成立于2011年,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具有稳固的学科基础、完善的组织结构、良好的运行机制和高效的服务体系。学院坚持以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为依据,加大建设力度,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使之成为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强战斗堡垒,着力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培塑品牌护航发展。学院党委集中精力抓党建,坚持把党支部建在教研室,落实“双带头人”制度,打造党建品牌。学院党委推行一院一品,“马上学·全员微党课”、“德育先锋”党建品牌建设、“五个+”支部工作法等党建品牌创建工作,突出政治引领、党建护航,构建“马院姓马、担当有为”的学院党建文化。
坚持学科引领促发展。学院自成立以来,坚持“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理念,致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四川轻化工大学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建设,在学科方向凝练、队伍建设、学科平台建设、学术成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进一步促进了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现拥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党的建设创新研究中心”“基层廉洁建设研究中心”3个与学科领域密切关联的地厅级科研平台和相应的6个教学实践基地。学院以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为基础(现有本科学生498人),融合地域特色文化,结合自贡盐史文化、区域红色文化、地方传统文化等内容,打造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形成了以地方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为特色的学科思政教育体系;学院2018年获批学科教学(思政)硕士领域招生,2019年首批招生,现有硕士研究生55名。学院着力推动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领域持续发展,接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力争获得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
坚持精强队伍育人才。学院近年来坚持外引内培,配优培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校内专兼职教师150余人,其中教授30余人,副教授40人,博士近20人,在读博士15人,根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经校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通过,学校聘任了37名在思政战线上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具有较强工作能力、政治素质过硬的领导干部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授,以带动学校思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本科生导师制”育人品牌成果丰硕,在学校“11258”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一直名列前茅。
坚持教学改革创新,示范引领出成效。近年来,学院主持和主研省级、校级教改项目30余项。依托省级“思政课程”示范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四川省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思政课程教育改革与实践”、学科(思政)教育研究前沿等项目支持,加强教学改革创新,坚持教学改革及其成果转化应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实践工程,2018年、2021年分别获得四川轻化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院十分重视对教学改革成果的应用转化,目前已完成多项富有特色、有一定影响的高质量教改成果,完成省级重点立德树人质量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思政课程教育改革与实践”,形成了“三三三六三”思政课育人教学创新模式,即“坚持三条育人原则—牢记三个理念—做到三个融通—注重六项结合—实现三大效果”,线上线下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把课程教学与育人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对实现教学创新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坚持制度保障,团队建设有特色。学院注重团队建设,制定了“以老带新、传帮带”制度,以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团队建设办法等,以团队凝练带队伍,以队伍建设出业绩。近3年,青年教师得以快速成长,学院发展势头显现,学院全力服务学校进位争先。学院建立了10个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团队,大力推进课程建设,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抓手,以“一流课程”建设为目标,严肃课程教学管理,实施“六个统一”,严格课堂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推广应用,着力培养青年教师骨干;团队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展示、课堂竞赛等活动,加强教学改革创新,倡导案例式、议题式、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全面培养和提升综合素养;团队强化自贡市红色文化、三线建设、井盐、恐龙化石、灯会文化等本土资源开发与应用,形成特色教学内容,实现育人目标;有多名团队教师获得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并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科研哺教、以赛促教、以赛助学,指导师生获各类奖项300余项,学院学生获得2019年、2020年四川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三等奖,2021年四川省大学生“四史”讲述大赛三等奖,2021年“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国赛三等奖等。
坚持产教融合开新路,社会服务有特色。学院坚持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积极服务社会。四川轻化工大学先后成立新农村发展学院、非公党建学院、城乡基层治理研究院等,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势,凝练团队、服务社会。学院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川南4市,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协同育人,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学院联盟理事长单位,助力乡村振兴、储备教学科研项目和地方建设人才培养,相关成果获推广应用。“新农科改革与实践”研究团队以新农村发展学院为依托,推进省教育厅“新农科视域下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项目,举办、参与乡村振兴相关培训200余场,校内辅修培养本科人才近400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团队主持的多个项目成果获得推广,“非公党建”社会服务品牌已形成影响力,党建研究、党建阵地打造、党建联盟组建合作延伸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和基层社区治理领域,为多个市州单位组织党建培训20余班次,培训人数达到2000余人。
学院将继续秉承马克思主义学院职责,贯彻“学生中心、教师主体、引领社会”的办学理念,着力特色发展,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