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四川电力:与时间赛跑、与人民同行
-
国网四川电力抢险队员在临时机场搬运电力抢修物资上直升机,准备运往震后“孤岛”石棉县草科乡。9月2日,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电力员工穿着防护服,挺进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卫生院隔离方舱现场,搭头、装表、测序,争分夺秒只为卫生院方舱尽快通电。9月5日18时20分,在海螺沟游客中心广场安置点,国网四川电力点亮了现场第一盏灯。在大渡河两河口码头,国网自贡供电公司电力应急抢险队乘坐冲锋舟,跋山涉水,徒步一个小时,前往石棉县王岗坪乡幸福村2组集中安置点。电力抢险队员抢修受损的35千伏出草撒支线。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应急抢修队在石棉县新民乡完成10千伏撒新线勤劳支线跨越大渡河架线施工作业。9月12日,国网达州供电公司支援震区电力抢险队员在石棉县新民乡大马村展放35千伏出草撒支线导线。
□郑思奇 隋之林(图片由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提供)
8月下旬,新一轮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突如其来,四川多地进入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保障电网运行、保卫民生用电刻不容缓。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共造成四川电网多条线路、多个变电站不同程度受损,4万余户用电受到影响。灾情就是命令,当天13时10分,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简称“国网四川电力”)启动地震二级应急响应,并于当晚提升至地震一级应急响应。
保安全、保民生、保重点,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电力供应保卫战就此拉开序幕。
第一盏灯 ——是温暖集结的速度
抗震救灾,时间就是生命。国网四川电力派出一支支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险关头顶得住的电力抢险队伍,冒着余震风险、顶着滚石飞沙,向着震中一路向前。
地震发生当天,由1000余人、200余辆车组成的电力救灾抢险队伍携发电车、高机动灯塔、发电机、天通卫星电话、4G网络对讲机等电力应急抢险装备赶赴受灾现场,为民生保电场所接通应急电源,保障抗震救灾应急用电。
“我是党员,让我去!”“前方的受灾群众需要我们,我们必须往前冲。”地震发生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甘孜供电公司立即投入6支队伍开展抢险救灾复电工作。各条战线上的青年党员主动请缨,纷纷向着震中泸定县磨西镇挺进。
9月5日16时,国网四川电力(甘孜泸定)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成为最先抵达震中的电力先锋队。队员们迅速行动,赶在天黑前为安置点进行复电。
当日18时20分,震后第一盏灯在震中泸定县磨西镇临时安置点亮起。
震后6小时内,国网四川电力相继恢复了在地震中受损的两座35千伏变电站、1条500千伏线路、两条110千伏线路、15条10千伏线路,保障了11938户用户用电。
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强力支撑下,国网四川电力陆续调集3193名抢险队员、996辆应急抢险车、321台发电机、14辆应急发电车、24台充电方舱、152套应急照明设备、85套卫星通信设备、346顶应急帐篷、184架无人机、2架直升机,全力以赴开展电力应急、抢险复电工作。
9月9日,除房屋损毁不具备供电条件外,甘孜州、雅安市受灾地区所有“应供尽供”用户均通过主网或应急供电方式全部实现供电。
孤岛不孤 ——是“水陆空”全线挺进的力度
9月6日13时20分,国家电网四川电力(雅安汉源)共产党员服务队作为第一支由水路向雅安市石棉县王岗坪乡挺进的电力抢险队伍,携3台发电机、300升汽油、3000米导线,以及数百个开关等电力应急设备与物资,从新民乡临时码头坐船出发,全力向王岗坪行进。
此次地震造成多处道路损毁、交通中断,地处大渡河峡谷的石棉县王岗坪乡、草科乡等地断电、断网、断路,成为震后“孤岛”。为保障当地抗震救灾应急用电,电力抢险队员以“水、陆、空”三路,多线挺进灾区。
“走,我们继续前进!”9月7日10时57分,国网四川电力抢险队队长王小川带着小分队,背上无人机、对讲机、卫星电话以及干粮,徒步赶往石棉县草科乡。
“今天,我们要通过无人机和人工巡视的方式,完成停运的110千伏草大线全长14.84公里、31基塔的安全状况摸查。”王小川说。
110千伏草大线起于110千伏草科变电站,止于110千伏大岗山变电站,是草科乡主要的供电线路。9月7日,国网四川电力抢险队员经过5个多小时的徒步,成功抵达110千伏草科变电站,完成了110千伏草大线的巡视任务。
据悉,面对地震造成的多处山体滑坡、道路损毁情况,为加快电网抢修复电,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统筹协调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直升机机组团队紧急支援,为国网四川电力转运电力抢险人员,运输各类抢险物资7.3吨。
国网四川电力抢险队累计为甘孜州、雅安市的9个现场指挥部、81个安置点提供了应急供电。
啃硬骨头 ——是攻坚克难的决心
从9月12日18时起,四川省终止省级地震一级应急响应,应急救援阶段转入过渡安置及恢复重建阶段。国网四川电力于当日19时终止地震一级应急响应,从电力应急抢险救援阶段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
截至9月12日,地震造成的甘孜州、雅安市停运的部分电力线路、变电站已陆续恢复,仅剩110千伏唐下线因受损严重转入灾后重建阶段。
110千伏唐下线起于110千伏唐家沟变电站,止于110千伏下坪变电站,是石棉县草科乡、王岗坪乡主要输电通道以及唐家沟等水电站电力送出主线路。
“直升机起飞,山上卸货人员做好准备。”9月12日10时,在王岗坪乡,看着直升机顺利起吊第一批货物,国网四川送变电公司电力抢险队队长易实立刻通过卫星电话,对山顶29号塔位的抢险队员徐庆明传递信息。
本次作业难度高、安全风险大、转运工期长。9月9日凌晨,电力抢险队将这一难题反馈至国网四川电力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指挥部立即与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决定使用H215中型直升机开展物资运输。9月12日上午,经过7个吊次的直升机转运,应急铁塔以及全部施工物资成功转运至山顶29号塔位。“1架直升机仅用了46分钟便完成了原计划30人5天的物资转运任务,效率高。”易实感叹。
9月16日,110千伏唐下线成功送电,四川电网泸定地震全部受损骨干输电通道均成功恢复。
与此同时,500千伏石棉变电站的维修工作也在加紧进行。地处雅安市石棉县的500千伏石棉变电站是四川电网水电上网的重要枢纽变电站。地震造成该站3台主变压器受损停运,石棉县经由甘孜电网迂回供电,可靠性有所降低。
为迅速完成石棉变电站维修,国网四川电力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申请,在全国范围统一调集维修所需物资。从9月6日开始,来自辽宁沈阳、陕西西安、山东泰安等多地的各类备品备件陆续跨越上千公里,全速运往石棉变电站,为该站抢修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物资保障。
9月20日,经过连续14天的奋战,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石棉变电站3号主变压器顺利恢复正常运行。在此期间,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同时驻守现场,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研判调整维修策略,为该站维修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持。
电力先行 ——是“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9月1日,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要求自2022年9月1日至9月4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自当天18时起,成都市全体居民原则居家,非本小区居民不得进入。
疫情防控,也是与时间赛跑。为了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加强疫情防控期间供电服务工作,国网四川电力特别制定了“疫情防控供电保障六项举措”,其中包含了开通接电绿色通道、保障重点用户用电、加强电网运维管理、精细做好线上服务、高效开展应急抢修等举措。
在本轮疫情防控期间,为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成都市加快气膜方舱实验室配置建设,来自多地的医疗支援力量陆续到达成都。
各项防控措施高效推进,电力保障走在前列。国网四川电力疫情防控保电队伍纷纷行动,争分夺秒、昼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的前线跑出电力“加速度”,全力保障各类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安全稳定用电。
“送电成功!”9月7日晚,经过22小时的连续奋战,成都医学院内由湖南医疗队支援的两个气膜方舱实验室顺利通电。
在接到通电任务后,国网新都供电公司迅速制定供电方案,调配物资和施工力量,连夜开展电源接入工作。工作人员在现场新建6个配电柜用于现场电源支撑,并在之后两日内完成剩余7个气膜方舱实验室的接电工作。据悉,在气膜方舱实验室全部投入使用后,该新增监测点日检测能力可达到20万管左右。
国网四川电力以“能简则简、特事特办”的原则,对集中隔离点、防控定点医院、防疫用品生产企业等开通接电绿色通道,保障临时检测点不间断用电,并针对定点医疗机构、集中隔离场所、防疫用品生产企业等,开展用电隐患排查,掌握电源配置情况,落实“一户一策”保供电。国网四川电力坚守“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为成都市开展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提供强力支撑。
未来,国网四川电力将以持之以恒的决心,全面推进国家电网“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全力以赴助推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贡献四川力量、展现川电担当,为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