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有群不想毕业的“大学生”


  •   2021年9月,敬老月,绵阳市老年大学下基层开展老年志愿服务活动。 杨帆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9月1日上午,为了接受记者的采访,62岁的王乐平推掉了当天上午的两个活动。“现在还不算忙,等开学了,那才真是忙,只有将一些课程集中起来上。”王乐平口中的“开学”“课程”,指的是她在绵阳市老年大学的“求学生活”。
      自从2008年退休,她和老伴从广元搬到绵阳居住,闲下来后,她曾经对艺术的热情一下又回来了。在报名老年大学以来,她几乎将老年大学开设的声乐、器乐、形体等课程上了个遍,现在她仍同时报了5个班,并且担任声乐班的班长。
      在她的课程表里,周一上声乐、周二上葫芦丝,接下来每天的课程还包括古筝、走秀和诗歌朗诵。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她还在老年大学之外报了器乐、播音与主持等课程。“现在老年大学的葫芦丝老师,就是我推荐来老年大学上课的。”提起艺术,王乐平的语速不由得加快。
      在退休前,她的工作与艺术无关,但闲下来,这份热情又点燃了她的生活。在她看来,老年大学给她和其他老年人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不仅在这里能学习到感兴趣的课程,更能结交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现在她还在校外成立了一个艺术团,包括合唱、器乐和舞蹈等内容,每逢节假日,就会到机关、乡村等进行表演。
      校内校外的活动很多,时间够用吗?“就是有点紧张,现在老年大学每节课只有80分钟,只有将两堂课集中起来上,才能挤出时间开展排练等活动。”王乐平说。
      同时上五门课程的王乐平,还不算学校里报课最多的人。有的同学早上带饭来上课,中午在学校吃饭、休息,下午接着上课。“因为大家都喜欢这里,喜欢和朋友相处。”王乐平说。
      78岁的李长德在老年大学已经坚持上了12年课。跟许多同龄人不同,李大爷仍耳聪目明,在他看来,这和他长期在老年大学上医药班有一定关系。从2001年报名参加老年大学以来,他先后学习了乒乓球、太极拳、舞蹈、医药和合唱。最初,他喜欢做一些体育锻炼,随着年岁渐长,逐渐“由动转静”,特别是医药班,他连续报名5年,从医药普通一班,一路升至五班。“每年要毕业的,毕业了才可以继续升级学习下一个阶段。”李长德说。
      现在,李长德还是合唱班的低声部成员。这几年他跟随同学们一起排练了几十首歌,而每一次到外面参加演出,李长德都会细心地记下来。“2015年以来已经表演了41场。”
      即使已经在老年大学12年了,每次上课前他都会提前到场,一方面是来晚了靠前的座位就被抢光了,另一方面则是与朋友们聊天。“很多同学都成了朋友,大家还会一起到外面旅游。”李长德说。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