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主革命时代之问的经典答案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

  •     

    □王树荫 马二杰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清晰阐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性质特征、主要矛盾,科学分析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献,一经问世就被用作抗日根据地开展学习运动的重要教材,成为我们党对党员干部、广大群众进行政治教育的经典读物,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
      ●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及时回应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什么要革命以及怎样进行革命等一系列难题,实际上也回答了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廓清了思想迷雾,引领了前行方向

      1938年底,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从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在日本的拉拢诱惑之下,汪精卫公开投敌叛国。1939年初,国民党蒋介石右倾,从联共抗日转为“积极反共,消极抗日”。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立“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成立“防共委员会”,相继出台《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异党问题处置办法》等。国民党以革命的绝对领导者自居,假借“三民主义”之名为独裁专制造势,鼓吹“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并企图合并中国共产党,取消八路军和新四军。张君劢等右翼人士应声附和,在致毛泽东的公开信中提出“将马克思主义暂搁一边”,助长了国民党反共势力的蔓延。1939年3月,国民党中央《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要求“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确立“同一道德同一信仰”,大力宣传“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显然,国民党的阶级属性并未因参加抗战而发生改变,实则要通过抗战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尖锐地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站在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怎样赢得抗战的最后胜利?由谁领导抗战取得胜利?抗战胜利后的前途命运如何?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亮剑、勇于斗争,直面时代之问,在思想战线同国民党展开激烈论争,先后撰写多篇论著驳斥国民党的谬论,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和建国方略进行深入论证和广泛宣传,指出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已经转归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抗日战争是民主革命的一个阶段,一个必经的阶段。抗日战争的领导权理所应当属于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革命胜利后要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及时回应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什么要革命以及怎样进行革命等一系列难题,实际上也回答了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廓清了思想迷雾,引领了前行方向,向时代和人民交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答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尽管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的透彻分析、对中国革命的真知灼见、对中国共产党使命的准确把握以及贯穿其中的历史观、方法论等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熟答案
      ●追溯历史,揭示中国社会的演进历程;审视现实,回应近代革命的重要关切;面向未来,擘画国家民族的光明前景;回归自我,重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沿着由远及近的逻辑理路,从背景性铺陈转入主题性建构,以厚重的底蕴透视历史,以切近的眼光观照现实,以开阔的视野谋划未来,以强烈的担当审视自身,对大众关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关问题进行了全面回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框架逐渐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得以确立。
      追溯历史,揭示中国社会的演进历程。鉴往知来,《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没有直接论及“中国革命”,而是走进历史深处追寻答案,从“中国社会”着手,遵循着由封建社会到近代社会的时间主线、由外来侵略到人民反抗的叙事逻辑抽丝剥茧。全文从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切入,开篇即抒发对大好河山和劳动人民的热爱,对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的赞叹,强调中华民族具有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历史传统,唤起了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为近代以来的强烈反差做了铺垫。进而展开对古代封建社会的描述,封建社会在中国存在三千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贯穿其中,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这一切,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内忧外患交织,中华民族面临多重压迫,其所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世所罕见,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在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高扬,中华儿女奋起反抗、英勇斗争,唱响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赞歌。
      审视现实,回应近代革命的重要关切。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封建统治变本加厉,造就了百年来此起彼伏的革命运动。此时,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亟待从理论上予以科学回答。革命的对象究竟是谁?革命的任务是什么?革命的动力有哪些?革命的性质如何?革命的前途又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走过近二十年的历程,经过不断反思总结,此时已经有了清晰认知: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主要的敌人,中国封建势力也是革命的主要对象,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甚至一定时期的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都可以作为革命的动力来源,但他们各有不同的阶级立场,需要区别对待,而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当革命的领导重任;近代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但在革命动力、领导者等方面又不同于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因此称之为新式的特殊的民主主义的革命,即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从结果来说,这种革命既不同于欧美各国的民主革命,它不造成资产阶级专政;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的革命,它只推翻帝国主义和汉奸反动派在中国的统治,而不破坏任何尚能参加反帝反封建的资本主义成分。
      面向未来,擘画国家民族的光明前景。毛泽东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首次将五四运动以后发生在中国的革命定义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具有自身独特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向哪里?厘清现在和将来的关系至关重要。一方面立足当下,我们要看到,现阶段中国革命是为了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革命胜利后我们既不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也不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要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建立革命联盟的民主共和国,给予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民相应的政治地位,实现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另一方面着眼长远,我们要坚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终极指向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胜利后,由于肃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资本主义在中国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但这并非中国革命的全部结果。社会主义因素与日俱增,近代中国革命经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不可避免地要朝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方向发展。
      回归自我,重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整个中国革命包含着两个阶段双重任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这些革命任务由谁来领导完成?答案唯有中国共产党,“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对于历史赋予的光荣伟大的使命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自觉,从建党那一天起,就把两重任务牢牢扛在肩上,不仅要完成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而且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革命走向胜利并非轻而易举之事,我们党要彻底完成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必须努力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在自我革命中把自身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从历史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继续以奋发有为的状态、革故鼎新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革命战争时期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亦然。《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不仅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任务、性质、前途等基本问题,而且将对革命的论述引入到对党的建设的探讨。篇幅不长但意味深长,强调了建设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思想观点呼之欲出。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自我”代表着主体的自省自觉,“革命”意味着批判性与彻底性,自我革命是一个从否定到超越的艰难过程,需要自我认知的能力、自我批判的勇气、自我完善的决心以及自我净化的行动。任何政党都不可避免地犯错误,对待错误的态度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有担当的试金石。列宁指出:“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毛泽东认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动荡的时局中站稳根基,在复杂的环境中赢得主动,在激烈的斗争中脱颖而出,纵使遭遇挫折也能转危为安,纵然历经磨难也能茁壮成长,关键在于我们党始终怀揣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热爱和责任,进而始终葆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做到不掩饰缺点、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这是我们党无往不胜、长盛不衰的动力所在,也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距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未如此之近。然而,复兴之路从来没有坦途可言,船到中流、人到半山,注定是愈进愈难、愈进愈险。新的问题正在涌现、新的矛盾不断凸显,唯有持续强化党的建设,才能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自我革命的鲜亮底色必须时时擦亮,这要求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继续以奋发有为的状态、革故鼎新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开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新局面。
      (作者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