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盒马鲜生:

    商品运力不足?配送量已是平常3倍

  •     

      直 击 保供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泽文
      这几天,点开盒马鲜生APP,成都市民不时会看到“商品运力不足”提醒,而购买的商品,也不像往常那样半小时内送达。这是怎么一回事?
      9月9日15时,记者走进盒马鲜生九眼桥店一探究竟。
      该店位于成都市锦江区阳光新业中心负一层。步入店内,热闹的氛围迎面而来,和大街上的安静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里有前来采购物资的市民、忙着往商品架上补货的工作人员,还有在门店里不断穿梭的拣货员。
      “我们的上班时间是早七点到晚八点,这几天每天的拣货件数是平时的2倍。”当天值班拣货员卢维国说。拣货员是盒马鲜生的一个关键岗位——用户线上下的订单,会被分配到各个拣货员手中,他们在拣货终端的指引下,到相应货架找到货物、扫描入袋,再挂到门店天花板的货物悬挂链上,传送至配送仓。“平时拣货都在1500件左右,今天至少增加一倍。”
      “这几天我们的配送量几乎是平时的3倍,但还是应接不暇。”盒马鲜生九眼桥店店长晏军说出了“商品运力不足”的原因,“即便我们的配送量已达到平时的3倍,还是不能满足当下需求,目前成都用户在盒马的订单需求量,有的达到了平时的10倍甚至更高。”
      目前,该门店的200多名员工已全部到岗,其中配送人员就有80余人。在配送区现场,记者碰到了送完货刚返回的配送员陈虎。“刚去了一趟望江橡树林小区,主要配送的物品是蔬菜、水果,一共4个订单,东西都比较重。”
      陈虎介绍,这段时间,自己每天要往返门店和目的地60余次,而平时这个数字在30次左右。“这几天订单很难按时送达,但我还没有因为配送晚而受到过投诉。特殊时期,大家都相互理解,让我很感动。”晏军表示,这段时间的业务关键词是“保障”,而非“时效”。“即使配送晚了,我们也不会对配送员进行处罚,毕竟客观的业务量压在那里,机械地按照平时考核标准去衡量是不对的。”
      目前来看,保障能力最大“短板”是拣货。“订单太多,货物分拣不出来,配送小哥也只能干等着。”为了尽可能地提升保障能力,门店里的不少员工都“转了行”。“前场员工、促销阿姨,甚至我自己也当起了拣货员,就是想最大努力化解订单压力,让更多货物快一点配送到大家手中。”晏军说。
      晏军也给消费者提出线上“抢单”的建议:不一定非要早上集中“抢”。“我们会根据运力具体情况,不定时释放出一些配送运力,大家可在不同时段刷一刷APP试试,一般早上和晚上释放的份额较多,但时间并不固定。”
      前来门店购物的居民李玥说:“中秋节到了,想买两盒月饼,线上没买成就来线下碰碰运气,没想到门店里的货物这么充足。”
      记者离开门店时,陈虎再次装好货物,准备将7个订单配送到位于大学路的一个小区。“虽然累,但一想到自己也是全市保供团队的一份子,就有点热血往上涌,感到很骄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