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驱动 特色服务 农行四川分行倾力助推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


  • 达州开江高标准农田。 开江县开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中国农业银行“农银智慧招投”服务平台发布仪式四川分会场现场。 农行眉山分行供图

    国豪种业研发创新基地。   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2021年10月,一片热烈掌声中,国家乡村振兴局、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银行三方共建的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在四川拉开建设大幕。时隔近一年,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步入什么阶段?取得了哪些成果?近日,来自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简称“农行四川分行”)的一组数据,给出了回答。“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选择在眉山市等地14个县(市、区)开展首批试点。在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精心指导下,农行四川分行打造了“1+7”服务体系(“1”代表党建引领,“7”代表“10大系列产品、10大服务模式、10大智慧平台、10大高频场景、10大惠民举措、10大便民工程、10大保障机制”),通过示范引领,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截至今年6月末,上述试点地区农行贷款较年初净增91亿元,同比多增14亿元。在示范区建设带动下,农行四川分行乡村振兴(县域)贷款余额4084亿元,上半年净增522亿元,总量、增量均跃升至全国农行第3;涉农贷款余额3190亿元,上半年净增370亿元,同比增幅13.2%。
    □陈建宏 朱南苗 杨光 唐杰

    创新产品 加大投放 畅通乡村金融“血脉”

      针对“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农行四川分行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近一年来,该行首创推出15个产品模式,为1183户乡村经济主体提供融资12.7亿元。
      在粮食安全领域,农行四川分行创新推出“种业品种收益权质押贷”、“良田贷”,助力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其中,在全国率先研发“种业品种收益权质押贷”,以“农作物品种审定证书”设立质押,放贷4016万元支持4个种业公司扩大生产,让无形“知本”变成“资金活水”。“良田贷”则运用“耕地占补平衡”商业化服务模式,支持达州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面积2749亩,提高了粮食产量。截至6月末,首批试点地区农行在粮食安全领域贷款净增18.9亿元,总量同比翻番。
      在乡村产业领域,农行四川分行创新“天府花木贷”“田园综合体贷”“联企兴村”服务模式,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例如,未来5年,该行对花卉产业提供意向授信额度100亿元,支持花卉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发放“天府花木贷”9亿元,带动产业链上700余户主体协同发展。截至6月末,首批试点地区农行乡村产业贷款净增36.2亿元,增速56.9%。
      在乡村建设领域,农行四川分行创新“水务贷”、“兴蜀贷”、“宜居乡村家园贷”等产品包,助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让“绿色”成为美丽乡村的底色。农行四川分行发放5.5亿元“水务贷”支持泸县城乡供排水一体化项目,让16.9万户农村居民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截至6月末,首批试点地区农行在乡村建设领域贷款净增59.6亿元,增速38.1%。
      在推进共同富裕领域,农行四川分行创新推广“富民贷”、“村集体经济组织普惠信用贷”、“专精特新小微贷”等“产品包”,助力农村普惠客户扩大生产、增收致富。如,发放国家乡村振兴局与农业银行总行联合创新的“富民贷”4.4亿元,持续加大对脱贫地区农户支持力度;推广“乡村共富”模式,审批贷款1.35亿元支持丹棱县幸福古村打造“幸福谷人文旅游度假区”,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助力625户村民年增收约2000元。截至6月末,首批试点地区农行在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净增20.8亿元,增速38.2%。

    构建平台 搭设场景 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金融科技作为以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为农村金融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创建以来,农行四川分行着力将金融科技有机嵌入政务、民生、生产等领域,在全国农行首发上线农业银行总行研发的“三大智慧平台”,并助力建成四川首个“数字人民币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
      “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将村务管理与金融服务有机衔接,为地方政府、村两委提供农村“三资”管理、村级“三务”公开、村民信息管理、结算融资等服务,助力乡村治理数字化。目前,该服务覆盖全省75个县、6794个行政村、5000余个集体经济组织。
      “农银智慧招投服务平台”率先在眉山全域上线。该平台能够为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招商引资、投资展业和信息展示等线上信息发布及智能撮合服务。一方面,助力解决政企“招商难”“投资难”等问题,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在该平台进行招引活动。眉山市委领导表示,“眉山是唯一一个全域纳入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试点城市。智慧招投平台的入驻,将助力眉山招商引资,做强现代都市农业。”
      为助力农旅融合发展,农行四川分行在世界自然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毕棚沟景区落地“智慧景区管理平台”,为管理景区方、当地商户以及游客提供了一站式的移动互联平台。
      日前,彭州宝山村成为全省首家被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授予“数字人民币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荣誉称号的行政村。这背后,离不开农行四川分行积极搭建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目前,该行已在宝山村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2600余个,累计提供结算服务3.1万笔,涉及金额5000余万元,助力宝山村探索实现用数字人民币进行工资发放、日常消费、社保缴纳等,资金支付更快、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凝聚合力 强化支撑 共促示范区加快成势

      “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四川省委组织部与农行四川分行联合选派首批34名党员分赴一线挂职,他们将扎根广袤乡村,联合更多主体,汇聚更多力量,持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共促示范区加快成势。
      在统筹推进层面,农行四川分行与各级党政部门、金融监管局、乡村振兴局深化合作,建立例会制度,定期研究示范区创建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在基层执行层面,首批试点地区农行的100个网点党支部与所在的100个乡(镇)村党支部开展“百点联百村”党建共建计划,组织联学共建、金融服务、爱心帮扶等活动,推动金融服务落地落实。
      新的项目源源不断地为示范区建设注入能量。推动农业银行总行子公司农银投资与四川省振兴集团合作创设全省首只政府引导基金——乡村振兴基金,为示范区建设带来更多资金活水;与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联合实施的“五进”工程中,政务事项入驻农行网点、“惠农通”服务点、农行业务也走进政务服务大厅,使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更加便捷;与省工商联联合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为优质下乡企业提供金融授信533亿元,如贷款支持好医生药业集团在凉山建设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
      为护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农行四川分行一面加强组织领导,一面完善配套政策。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农行将持续出台差异化政策,保障示范区信贷规模。在示范区实行政策授权、业务流程、创新产品、金融需求、服务渠道、资源投入“六个优先支持”,让示范区建设实现“加速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