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消防:“火焰蓝”忠诚守护巴蜀大地
——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消防力量
-
四川消防参演队伍站队集合,参加“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练。自贡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新招录消防员开展思想教育。雅安宝兴“6·1”地震发生后,消防员在安置点驻守巡防并开展消防宣传工作。凉山州消防救援支队深入辖区电站开展消防安全指导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化工火灾灭火处置演练。
7月以来,四川部分地区持续的旱情牵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心。
“抗旱保民生是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向全省队伍发出动员令。连日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以下简称“四川消防”)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汛抗旱的各项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应急管理部关于全力抗旱保饮水保灌溉的系列决策部署,统筹火灾防控、抢险救援和抗旱保民生等多项任务,科学调度力量,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活和灌溉需求。截至目前,组建了站级抗旱分队660余个,支队级抗旱抢险队21支,参与抗旱送水任务千余次,运送生活、农业用水超2万吨,帮助解决了560个社区(村镇)10.3万人和19.4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与此同时,为确保电力供应安全平稳,四川消防会同国家电网四川公司对全省4座特高压、50座超高压变电站开展专项消防安全检查。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绚丽的“火焰蓝”。
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发生雅安芦山地震、阿坝马尔康地震等震群,以及平武“7·12”、北川“7·16”、彭州“8·13”山洪灾害等。四川消防,这支钢铁般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忠实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建队方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处置应对了一场场灾害事故,为奋力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局面保驾护航。
□川消宣(图片由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提供)
传承对党忠诚基因血脉不变
“眼前一片汪洋,什么都看不清楚。”2020年8月18日凌晨,青衣江乐山流域出现“百年一遇”洪水,导致乐山市市中区凤洲岛大佛坝900余名群众被困。危急时刻,四川消防紧急调度9个支队共计449人前往救援。经过一天一夜不停歇转运,全员安全脱险。
救民于危难,一场场应急救援锻造出四川消防“对党忠诚、许党报国”的基因底色。
忠诚,是一路走来的基因传承。
2018年12月26日,全省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换装。走过53年服兵役历史的四川消防踏上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崭新征程。
从“6·19”宜宾长宁地震到“6·1”雅安芦山地震,从青衣江“百年一遇”洪水到绵阳平武山洪,从达州“好一新”商贸城火灾到广汉花炮厂爆炸……
改革转制后的四川消防在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传承着忠诚的基因底色。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坚决听从党的号令,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忠诚,是拥护改革的坚定信念。
改革转制以来,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在“四句话方针”的指引下,始终把政治建队摆在首位,坚决执行上级号令,切实抓好建章立制和政策落实,稳妥完成身份转改、职级套改、授衔换装、落编定岗等工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广泛开展“干事创业好班子,担当作为好干部”争创评比,严格落实条令纲要,按照纪律部队标准建设过硬基层,全面规范党团群组织、教育管理、作战训练、监督执法、后勤装备、工作运行等内部运行机制,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显著增强,队伍各级做到了纪律严明、令行禁止。
忠诚,是肩负使命的重新起航。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国家消防救援队伍……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是2018年11月,甘孜州白玉县金沙江堰塞湖救援现场,前突小组的庄严宣誓。
在高原深秋的料峭寒风中,在落石不断的崎岖山脊上,前突小组组长苟亮带领组员,用身体护住几十公斤的应急通信装备,第一时间赶到灾害现场,第一时间传回前线图像,在应急管理部组建后的“第一场硬仗”中,真实上演了“永不消失的电波”。事后,苟亮被荣记个人二等功。
铿锵有力的誓言,是四川消防“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一个救援的切片,诠释着消防员的最美逆行、忠诚本色——2019年,广汉市一个加工火锅底料的车间突发大火,一位年轻的消防员从满是辣椒油的火场走出来,脸被辣得通红,由于没找到水龙头,他只好用牙齿咬开矿泉水瓶,使劲冲洗沾进辣椒油的双眼,经短暂休息后,他再次重返火场。
“永做党和人民信得过、能放心、靠得住的忠诚卫士。”改革转制三年多来,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被应急管理部记集体二等功,10个集体、9名指战员获省部级以上表彰,21个集体、610名指战员获三等功以上奖励。
坚持纪律严明治队之基不移
凌晨3时16分,一通电话打破了成都天府新区消防救援大队的宁静,从接警到消防救援车辆驶出车库,50秒!
这样的效率,得益于四川消防进行的消防救援队伍基层正规化建设。改革转制以来,四川消防按照“两严两准”——实行严肃的纪律、严密的组织,按照准现役、准军事化标准建设的要求,围绕作战训练、监督执法、党组织生活、基础性建设等7个方面“做文章”。
四川消防指战员们有一种共识:唯有纪律严明的队伍,才能让党和人民信得过、能放心、靠得住。
严明,是为了保持政治本色。
在“应急使命·2021”演练现场,在抗洪抢险救援一线,在森林火灾扑救阵地,在抗旱保苗行动前沿,在重大安保任务全程,四川消防坚持“凡有重大决策、重大任务、重大安保,政治监督及时部署、及时跟进、及时实施”的工作思路,积极构建督战并举全方位联动的政治监督格局,为圆满完成重大任务提供政治保证和纪律保障。
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坚持将政治监督内容具体化,总、支队两级纪委以“小切口”推动“大监督”,采取“明查+暗访+驻点”,发挥政治监督引领保障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已开展监督检查7轮次,督察基层单位109个(次),发出工作提示7期,督促整改问题406处,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33人。
严明,是为了生成坚强战斗力。
今年汛期,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紧贴防汛救灾任务需要,不断强化政治监督,不定时对省内各级消防救援队伍战备情况进行远程视频“抽查式”调度,深入一线对各岗位人员开展防汛工作情况和作风纪律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战备部署始终落实到位。
“事故突如其来,队伍需 24小时绷紧弦。”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队务处副处长徐义楷说,近年来,四川消防严格落实“24小时战备执勤”制度,全面推进接处警时间短、出动到场快、战斗展开快、救人灭火快“一短三快”初战机制改革试点。
保持战斗力,离不开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已基本完成516个中心乡镇消防救援站整合重组和新建补建任务;全省3101个乡镇(街道)完成应急队组建任务,完成率100%;全省共组建村(社区)应急分队3.4万余支。
严明,是为了适应全灾种救援任务。
四川地形复杂、千条河流纵横、桥隧涵洞密布、地质灾害风险高发。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提档转型中,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进一步加剧了防灾减灾救灾压力。改革转制后的四川消防队伍从“以火灾为主的多灾种处置”向应对“全灾种、大应急”转变。
如何适应全灾种救援任务?改革转制以来,四川消防依托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地震、化工、水域、山岳、核生化、重型机械工程、战勤保障等7类省级专业救援队伍,大力实施《四川省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消防综合救援实力和能力显著提升。
改革转制以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投入装备建设经费达29.65亿元,新增消防车962辆,消防车总量达到2675台;新增各类灭火救援器材近37万余件(套),器材总数达到56万件(套)。
全灾种救援,信息通讯保障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四川消防在国家指挥部方舱建设,以及志愿消防速报员和县级消防“轻骑兵”两支队伍建设中探索出的成功经验,被应急管理部在全国推广。
严明,是为了着眼大应急体系建设。
着眼大应急体系建设,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围绕主力军、国家队定位,建强国家队、建精专业队、建全专职队、建起志愿队、建优专家队,构建起了“金字塔”型队伍构架,时刻保持应急备战状态。
深入开展岗位练兵、熟悉演练和专项训练,加快推动区域性救援中心、高精尖救援装备和各级培训基地建设,创新提出全地域响应、全要素整合、全灾种救援、全过程检验、全队伍锤炼的“五全救援理念”,做到哪里有灾情、就冲向哪里,什么地方最危险、就战斗在什么地方,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英勇奋斗。
改革转制以来,四川消防同公安、交通、卫健、应急、自然资源等20余个部门建立联动联勤机制,完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先后组织地下轨道交通、化工企业、高层建筑、高寒高海拔地震救援等实战演练,开展双盲式无预案演练、夜间演练、随机演练、想定演练、灾种演练等3000余次。
坚守赴汤蹈火职责使命不渝
“我是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突击队我来带,最危险的仗我来打!”2020年3月30日,西昌市突发森林大火,火势蔓延迅速,多处重要场所告急,凉山州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董晓伟瞒着妻子坚守火场一线十多天。场场硬仗打下来,“守住了”千年古刹光福寺、国内唯一的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州内唯一的本科高校、储存250吨液化气的马道储配站、州内最大的百货仓库、沿线6个加油加气站等22个重点场所。
在达州“好一新”商贸城火灾现场,前去增援的绵阳市长虹大道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白云平组建突击队,3次深入火场组织内攻,破拆阻拦物60余处,打通内攻通道后,他却因为右耳受到冲击导致短暂失聪。
风雨不改,水火同行。每一次“逆行”,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四川消防队伍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拳拳之心。
广汉市南丰镇花炮厂爆炸事故救援现场,消防员周毅飞腿部骨折受伤,被送往医院的途中,他反复对医生说:“我有战友牺牲了,还有战友们奋战在一线。我要回去,我要回去!”
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总有英雄的四川消防人向险而行。
当被问到“害怕吗”,成都消防支队年仅18岁的消防员四郎泽仁说:“我是父母的儿子,当然害怕。可我又不怕,我的身后是家和国,我的职责就是坚守,没有理由退缩!”
赴汤蹈火是四川消防毫不犹豫的行动自觉,也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荣誉标签”。
转隶改制三年多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接警出警超44万余起,出动力量312万人次,抢救和疏散被困人员12万余人,保护财产价值29亿元,同比转隶改制前,出警量增加了37.5%;成功应对长宁、泸县和芦山地震,以及青衣江流域乐山段洪水等自然灾害袭击;圆满完成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等,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烈火真金,淬火弥坚!“火焰蓝”是火焰燃烧到极高温度时所产生的颜色,也是改制后消防救援队伍制服的颜色,四川消防以赴汤蹈火的使命担当,让“火焰蓝”更加明亮。
永葆竭诚为民本色初心不改
“宁可自己多说一点,也要让群众搞明白;宁可自己多跑一点,也要让群众感到方便;宁可自己多苦一点,也要维护好群众利益;宁可自己多累一点,也要为群众排忧解难。”30年前,成都市金牛区消防救援大队立足于服务为民,作出了“四个宁可”的庄严承诺。
竭诚为民,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传承30年的“四个宁可”庄严承诺,成为四川消防忠诚践行“竭诚为民”的初心使命——这样说,更是这样做。
今年7月以来的持续高温,让四川多地出现用水紧张。只要人民群众需要,他们就是水的“搬运工”。广安消防连续多日为没有自来水的恒升镇红庙村村民送去生活用水,资阳消防采取流动送水和定点送水相结合的方式将水送到百姓家门口,南充消防组建抗旱突击队,用大容量水罐消防车机动泵为农作物灌溉……
竭诚为民,为民办实事,彰显的是为民初心,展现的是有所作为。
去年,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印发了《“学党史办实事”九项便民利民措施》,包含9大项19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为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如何开展为民办实事明确任务、列出清单。
近年来,全省所有市州“96119”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电话并入当地“12345”热线;各级消防入驻“四川政务网”和“天府通办”APP,将消防服务全面纳入各级政府“一网通办”平台;每年全省各级消防队伍送安全知识进学校、社区、农村近万次;联动住建、应急、公安等单位开展常态化各类安全隐患排查……
竭诚为民,是为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局面保驾护航的积极作为。
我省出台《四川省公共消防设施条例》,是全国首部专门针对公共消防设施的地方性法规;四川率先打通消防队伍“双随机”平台与地方“互联网+监管”平台系统隔阂;率先建成省级消防大数据平台及移动端,整合13个行业部门数据,汇集整理3.4亿条有效数据,规范关联1.7万家重点单位“三张图”和全要素信息。
此外,四川消防统筹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完善消防安全基础治理体系;创新研发四川省消防安全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和“消防E通”手持端APP,制定标准化防火巡查标准和隐患整改闭环;依托一体化政府服务平台,全面实现消防行政许可“一网通办”,推出异地受理、预先服务和“容缺后补”等创新机制,简化40%申报材料、压缩50%审批时限。
回首过去,激情满怀。改革转制以来,四川消防救援队伍初心如炬,始终牢记授旗训词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新征程中,四川消防将继续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作用,靠前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助力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