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舞好攀西开发龙头 强劲治蜀兴川动能
-
攀钢弄弄坪主厂区景色优美,有着“象牙微雕钢城”的美誉。 何仁江 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攀钢集团供图西昌钢钒智慧炼铁集控中心。 赖世怀 摄B750-20辊窄钛带生产线主轧机。 杨盛然 摄正在兑铁作业的攀钢转炉。 梁建伟 摄蓝天白云下,攀钢钢轨铺上成昆铁路复线。 梁建伟 摄
“手撕钛”横空出世、钢轨市场份额持续领先、钒氮合金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巍巍横断山脉,滔滔金沙江畔,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正持续蓄力,阔步迈进世界一流新金属材料企业之列。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我国实现“九天揽月”的宏伟征程中,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四号系列飞船,都能见到攀钢研发生产的航空航天材料的身影。
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成昆铁路复线,眼下正在加速建设,一条条由攀钢生产的钢轨即将串起“天府之国”与“彩云之南”,在川滇间架起新的钢铁通道,进一步密切我国西部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
近年来,攀钢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和治蜀兴川新征程,以钢铁意志,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新攀钢建设”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周军 孟祥林 尔青
因国家战略而生 坚定目标勇毅前进
建设攀钢是党和国家为改变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开发攀西资源、建设大三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965年开工建设,1970年建成投产;2010年攀钢与鞍山钢铁联合重组。纵观攀钢的发展历史,离不开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怀。
攀西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蕴藏着上百亿吨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同时还伴生钴、铬、镍、镓、钪等10多种稀有贵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价值很高。
把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中的各种伴生资源充分回收利用,是历代攀钢人的梦想和追求。今天,这一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攀钢矿业公司矿研院与外部单位联合开展的攀西钒钛磁铁矿伴生钴资源回收实验室试验研究取得较好效果,有望在年内实现钴资源高效回收。
今年初,攀钢委托四川省金属学会,邀请多位行业资深专家,对攀钢参与完成的“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共伴生元素综合利用技术”进行评价。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技术方案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可为红格南矿中三稀元素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成熟的产业化技术支撑,对于打造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原创技术策源地、提高我国战略金属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攀钢不仅攻克了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世界性难题,还影响和改变了我国工业和经济格局。随着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设立,攀钢抢抓机遇、踔厉奋发,勇当试验区建设的“顶梁柱”和“排头兵”。当前,作为鞍钢集团的重要力量,攀钢正高质量推进“1+1+4+4”产业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新金属材料企业。
因科技创新而兴 厚植底色刷新“成绩单”
近日,2022年冶金科学技术奖名单出炉,由攀钢牵头完成的4个项目荣登榜单。其中,“攀西钒资源绿色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一等奖。
2022年3月25日,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攀钢“大断面连铸坯生产百米长尺重载钢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获得一等奖,“航天高品质1Cr21Ni5Ti关键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成果揽下二等奖。
此前,攀钢协同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重庆大学、东北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发出了钛合金化新型耐磨钢,形成了钛合金化耐磨钢绿色低成本制备技术,以低成本的“转炉—连铸—轧制”替代了现有“电炉—模铸—锻造”制备流程,开辟了钛资源应用新场景。
据统计,攀钢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2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81项,国家发明专利6695项,国际专利117项,牵头制定(修订)国际标准4项、国家及行业标准78项。创新能力跻身全国钢铁企业前列。
创新捷报频传的背后,是攀钢人矢志不渝的持续攻坚。
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了钢铁和钒钛的全产业链发展。坚持自主创新,不断迭代发展,已构建起以红格南矿高铬型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成套产业化技术为代表的第三代技术体系。创新,堪称攀钢的基因和底色。
近年来,攀钢聚焦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为服务国家战略、治蜀兴川、行业发展贡献了“攀钢力量”。
依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钒钛质检中心、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高层次创新平台,今天的攀钢,正在全力打造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原创技术策源地,全力保障钒钛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
因深化改革而兴 改出活力创出新局
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已成为攀钢人的共识。上世纪80年代初,攀钢在全国率先实行上缴利润定额包干承包经营责任制;1987年,开创我国企业向国际银团融资先河,利用外汇贷款进行二期建设;上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首批开展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成为我国第一批拥有上市公司、财务公司和境外公司的企业……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攀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自身短板,近年来,攀钢鸿舰公司通过构建准事业部制管控模式、建立市场化结算机制和分配机制、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全面实行契约化管理等一系列机制改革,主营业务收入由2017年的4.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38亿元,利润由2017年的96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1581万元,均创历史新高。
改革的“连续剧”,在攀钢嘉德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德精工”)同样上演。2020年嘉德精工全面完成了混改。通过经营层采取“任期+契约化”管理模式、中层干部全部面向社会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实施产线承包经营等改革“组合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不仅提升了市场反应速度,也提高了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攀钢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攀钢建设”战略为指导,主动淘汰化解过剩产能,实施以人力资源优化为核心的全面改革,顺利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2017年实现经营利润5.71亿元,结束了长达6年的亏损历史;2018年以来,克服市场波动和疫情影响,连续实现高水平盈利;2021年实现经营利润70.53亿元,实现了“十四五”高起点开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眼下,攀钢正专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解决“卡脖子”材料难题,持续提升科技支撑、提质降本、市场服务、深化改革、生态友好、效率提升的能力,坚持绿色低碳导向,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治蜀兴川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