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白江:强势崛起的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


  • 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装箱中心站。 白桂斌 摄

    亚蓉欧国家(商品)馆。 白桂斌 摄

    中欧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 何建 摄

    凤凰湖景区。 白桂斌 摄

    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欧洲产业城。 白桂斌 摄

    城厢古城。白桂斌 摄

        

    □腾跃
      古有阵阵驼铃,今朝汽笛轰鸣。在成都市青白江区,一列列往来的成都中欧班列,生动诠释着丝绸之路的现代内涵。
      从国家“一五”时期在西南地区建设的第一个工业区转型为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在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成都国际铁路港国家级经开区等政策机遇带动下,青白江立足“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加快建设面向泛欧泛亚、“一带一路”的“四区一枢纽”,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北部中心城市正强势崛起。
      ——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近5年连续跨过3个百亿级台阶,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1家;在全国首次提出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中试产业基地,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小试中试、产业孵化、生产制造”全链条面向“一带一路”的中试产业基地,规划文澜智谷、340科创园、欧洲产业城3个中试产业示范基地,新签约引进航天赛博等总投资150亿元的重大项目9个;围绕国际供应链、国际贸易、加工贸易等临港生产性服务业,近200个投资超千亿的企业落户港区;大力发展开放农业,签约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25个,不断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的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
      ——陆港枢纽能级大幅提升。做强国际门户枢纽核心功能,建立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陆海货运配送体系,连接境外75个城市和境内25个城市;统一中欧班列(成渝)品牌,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超1.8万列,成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万列;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集结中心加快建设,综保区配套工程、集装箱共享运营基地、成都国际铁路港多式联运项目全面建成,贸易往来目的地拓展至“一带一路”沿线80余个国家和地区。
      ——城市品质魅力不断彰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城市格局由“单极”迈向“主城区+欧洲产业城”的“双核”时代。加快推进宝成铁路公交化改造,成绵高速第二复线、成南高速E线、五环路加快建设;亚蓉欧国家(商品)馆成为国际商品展销、体验及文化交流的开放型双向平台;全面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优化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环境,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养;擦亮古蜀国、新丝路、大工业、老县治等文化名片,依托比邻国际铁路港优势和成都唯一跨越千年的县治格局,打造城厢古城,构建天府文化对外交往窗口;话剧《大宋御史·赵抃》登陆国家大剧院,成功举行跑酷世界杯等国际赛事,知名赏樱胜地凤凰湖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区域发展活力全面释放。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100%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企业开办最快可实现“0费用开办、立等可取”;出台营商环境4.0版政策,在全省率先开展“审管执信”四位一体联动服务,实现区级权限89个事项“跨省通办”、182个事项“川渝通办”、222个事项“成德眉资通办”;探索陆路贸易新规则,形成116项改革创新经验成果,15项获国家及部委复制推广;新增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专精特新企业17家。
      ——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近3年来,新建成都市大弯中学初中学校等学校、幼儿园18所,实施改扩建教育项目11个,新增学位14210个,签约引进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开放大学,成功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开展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升至2021年的303天,马棚堰分干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保持为Ⅱ类,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累计完成54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5000余户群众,建成38.2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
      守正创新,务实担当;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当前,青白江区正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项目强功能,以“拼”的勇气、“拼”的劲头、“拼”的状态,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