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构筑创新生态圈

    绵阳科技城新区:冲刺六大“新赛道”



  •     

      8月24日上午,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产业园迎来首家入驻企业。自6月28日集中签约12家机器人企业以来,绵阳科技城新区直管区已陆续接洽7批次60余家机器人关联企业,预计到年底可签约30余家。
      距此不到1公里,新区直管区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也在开足马力建设,全面建成后产值有望突破百亿元。
      从总部、研发到制造,机器人产业链的完善,折射新区直管区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方面的探索。随着近3000亩工业用地规划调整,新区直管区打破空间束缚,创新生态体系逐步完善,也吸引机器人、数字经济等产业“新赛道”选手纷至沓来。
    □戴旖 郭超英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A
    理念 激活“产人城”融合发展
      8月24日11时许,绵阳科技城新区经济合作局工作人员刘雨茗收到一条微信信息:5家企业将于26日来洽谈合作,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在刘雨茗的工作计划表上,当天来访的除了这5家“新面孔”企业,还有东营昆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神工科技有限公司等多次来谈过合作的“老朋友”。这些企业不少有意向将生产基地落户于新区。
      这样的情况从6月以来不断增多。此前,受限于产业发展空间,新区直管区虽然集聚了创新研发最为活跃的环节,但在产业发展上只能聚焦于总部经济、数字产业等楼宇经济形态,科研院所孵化出的科技公司往往只能将研发落户于新区直管区,生产环节要放在其他地区。产业生态系统不完整,成为新区直管区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据新区经济合作局统计,2022年以来,共有260余家企业与新区直管区进行对接,其中有效在谈企业160余家,重点在谈企业60余家,因土地性质、双方互选、研判不符合要求等因素,未能达成合作意向的约100家。
      以新理念破局,在今年4月的新一轮规划调整中,新区直管区立足“园区提质”“企业满园”,将创新、产业、城建“三位一体”纳入考量,布局“科技创新组团、科技产业组团、科技服务组团”,统筹载体、产业、城建用地,推动“产人城”融合发展。
      “城市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和人的发展环境,才能实现良性循环。”绵阳科技城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绵阳市委、市政府对新区直管区“加快建成全市科技立市、产业强市的排头兵和主力军”的定位明确,新区直管区也更加坚定了“以产定城”的思路。
    B
    赛道 抢占产业发展新高地
      许多企业看好新区直管区的未来,纷纷抛来“橄榄枝”。取舍之间,也考验着新区直管区的发展定力。
      有的见效快,但业态相对陈旧;有的投资大,但行业竞争激烈;有的正处在发展机遇期,前景可期……综合考量产业发展前景及自身特色和基础,新区直管区定下机器人、数字经济等六大“新赛道”目标,启动了机器人智能制造、数字经济、融合创新、软件信息、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高技术六大产业园建设。
      每一个园区都围绕相应的产业生态制定了发展规划。如机器人产业包括研发和制造两大板块,新区直管区一方面推出研发激励政策,包括人才政策、办公场地等,还根据产业所需打造供应定制化厂房;另一方面瞄准全产业链开展招商。如正与新区直管区洽谈的深圳市中金科五金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精密零件,新区直管区在积极推动其签约落地的同时,也将其相关的杭州它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东营昆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等纳入招引视野,力求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
      针对产业“新赛道”企业对融资、市场等需求较为迫切的现状,新区直管区还成立了规模3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
      锁定目标,招引便不遗余力。记者在洽谈企业登记表看到,7月13日,北京易指掌科技有限公司对拟落地新区项目进行了简要汇报并提出相关诉求,此后,政企双方沟通频繁;到8月15日,双方已经进入协议文本调整阶段……登记表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
    C
    气象 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赛道”愈新,竞争愈强。为了在比拼中脱颖而出,新区直管区不断优化发展措施,创新工作方法。
      以项目招引为例。在对接企业、推介新区的过程中,招引干部们注意到,此前关于新区直管区政策措施的推介资料多达80条,内容较繁杂,不利于企业快速领会政策的重点和亮点。于是,新区直管区对优惠政策措施进行了升级和整理,推出了《绵阳科技城新区直管区加快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七条措施》。
      这份厚达48页的文件,从项目招引、投资落地、科技研发等环节给予了扶持,涵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单项补贴最高达1亿元。表达层次也更为清晰——前6页集中介绍政策“干货”,提炼展示亮点。比如,对新区直管区产业方向和政策力度的介绍,只用了10行字就讲得清清楚楚。
      而在项目对接提速方面,新区直管区也优化工作流程,调整领导分工,将产业项目的前期招引、后期建设和全程服务,都归口同一位领导,实现项目全生命流程的有序衔接。
      为了确保项目招引的科学精准,新区直管区还成立专门的招商公司,承担产业项目研判、尽职调查等工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