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巾帼担当 贡献巾帼力量
奋力推动全省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
-
凉山州“树新风促振兴”暨妇女儿童关爱提升三年行动动员大会现场。“永远跟党走”——春蕾绽放·女大学生讲四川红色经典故事演讲比赛决赛现场。四川省“天府妹子”巾帼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现场。“爱满川渝人家 唱响家国情怀”——川渝最美家庭代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现场。大学生志愿者暑期在社区“儿童之家”开展儿童关爱服务活动。遂宁市“幸福使者”家庭教育指导者在社区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这里是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7月1日,在全国妇联、四川省妇联、眉山市妇联三级联动举办的“我奋斗·家国美”故事汇直播活动中,三苏祠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徐丽带领观众一路走过瑞莲东池、千年古井、来凤轩、东坡盘陀坐像等处,将三苏祠历史、三苏家风故事娓娓道来,三苏好家风在直播现场传承交汇、意味隽永。当天,全省各级妇联干部、部分群众通过多种方式收看了直播。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妇联在全国妇联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心关注新时代妇女发展的新特点、新需求,持续深化妇联组织建设改革实施“破难行动”,把妇联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引领、服务、联系妇女的具体行动上,通过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活动,帮助妇女实现更好发展,抓实妇女儿童关爱十项实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维护妇女权益工作做在平常、抓在经常、落实在基层,团结带领全省4100多万妇女,在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中展现巾帼担当、贡献巾帼力量。
□丹童 (图片由省妇联提供)
听党话跟党走 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在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统揽四川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加强顶层设计,为妇女儿童事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向前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及各成员单位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打好组合拳,不断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和制度建设。
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省妇联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妇女儿童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紧扣重大主题,线上线下开展“百千万巾帼大宣讲”“少年儿童心向党”等宣传教育活动,引领妇女儿童听党话跟党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
“无数先辈的流血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争做中国好少年……”暑假里,观看了讲述几代人“家与国”奋斗故事的电影后,德阳市15个家庭分享了观后感,小朋友们的发言,让在场观众很感动。暑假里,四川各级妇联组织发挥各自特色,链接各方资源,一系列融学于趣、化教于心的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相继举行。
省妇联明确,要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牢记使命、拼搏实干,推动相关部署要求一件一件落地见效。
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省妇联积极培育乡村振兴巾帼人才,开展“粮食生产女能手”“巧手乡村女工匠”“魅力乡村女创客”等乡村女能人系列寻找活动,持续扶持妇女发展种养加工、乡村旅游、特色手工业等乡村富民产业。加强“妇”字号基地建设,2022年创建“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省级“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10个、省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14个。合力促进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省妇联联合省教育厅开展2022年女大学生专场线上岗位推介活动,联合省人社厅印发通知,充分整合各地女企业家协会、“妇”字号基地的资源,为女大学生提供岗位17万个,帮助4.16万名女大学生实现就业。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省妇联联合省科技厅等十三部门出台文件,制定16条措施,为女科技工作者在四川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保障。弘扬优良家风家训,大力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
惠民生办实事 不断提升妇女儿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全省已推动新建妇女儿童综合维权服务站点489个。”省妇联权益部相关负责人说,根据省妇联关于做好妇女儿童关爱实事的通知要求,省妇联多次赴基层指导维权站点建设工作。
民生无小事。省委、省政府从2018年到2020年连续三年将“儿童之家”建设纳入民生实事,今年将幼儿保教、普惠托育服务、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等涉及妇女儿童的9个领域项目纳入民生实事。在妇女就业方面,省发展改革委每年安排资金支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建设,全省累计创建各级“妇”字号基地1190个;在妇女儿童关爱方面,省政府投入近5亿元建设省妇女儿童中心,投入专项资金在凉山州实施“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以及“树新风促振兴”暨妇女儿童关爱提升三年行动,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妇女儿童特别是困难妇女、留守儿童等群体身边。
“力求以上率下,引导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在走基层、办实事中解决一批妇女儿童‘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省妇联主要负责人表示,在全省民生实事基础上,省妇联聚焦广大妇女儿童在卫生健康、权益保护、就业发展、关爱帮扶、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新需求、新诉求,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启动实施“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加强青少年预防近视宣传教育”“做实维权服务和关爱帮扶”“为广大家庭提供高质量巾帼家政服务”“帮助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等妇女儿童关爱十项实事。
近日,省妇联对各地妇联办实事推进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目前,已正式上线“天府妹子·巾帼家政大数据服务平台”;有序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0余件;已推动试点地区组建409支中小学女子足球队……
一组实打实的数据显示,省妇联妇女儿童关爱十项实事正在有序推进中,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涵养良好家风 促进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位于巴中市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巴中市文广旅局、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开展的“红领巾讲解员”活动完成了10天的培训,30名“红领巾讲解员”通过学唱红色歌谣,学写红军标语,进行打草鞋、纺线、拓片等体验,深入了解川陕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历史。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党爱国的种子,刻下了要做红色基因传承者的印记。
“我们在部署开展‘儿童思想引领行动’中,强调将思想引领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在个性品行形成的少年儿童时期,引导少年儿童铭记党的光辉历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省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负责人介绍,各级妇联或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引领主题活动,或将思想引领内容融入活动中,让红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培育时代新人,离不开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家庭教育。省妇联在开展“家风家教指导行动”中,强调要培养智慧家长,引导家长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大力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弘扬优良家风家训,推动家庭家教家风课程进党校,省妇联主要负责人分别在省委党校“蜀光讲坛”、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作家庭家教家风专题讲座,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联合省纪委用好天府家风馆,组织开展“好风传家”巡讲巡展和清廉家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近100场。深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组织各级妇联开展“送法进万家·家教伴成长”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近万场次。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今年以来共有74户家庭获评“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最美家庭”,7个集体、7名个人分别获评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评选四川省五好家庭200户、家庭工作先进集体200个、先进个人200名,寻找四川省“最美家庭”200户,“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通过各级各类平台宣传典型家庭事迹1000余篇,引领更多家庭学习“最美家庭”,争当“最美家庭”。
实施新“两纲”
未来10年四川妇女儿童权益这样保障
去年底,省政府印发《四川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四川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下简称新“两纲”),对未来10年四川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作出顶层设计。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上,新“两纲”有哪些特色和亮点?省妇联就此进行了解读。
回应群众关切的就业、家庭教育、托育等问题,新“两纲”有创新
2011年,省政府编制颁布并实施了2011—2020年四川妇儿“两纲”。10年来,“两纲”明确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省妇女儿童事业持续长足发展,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进一步均衡、妇女劳动权益得到保障、女性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升、妇女儿童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增强、妇女儿童成长和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与上个周期“两纲”相比,新“两纲”既保持了延续性,又具有新的特色和亮点。
“四川是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回应群众关切的就业、家庭教育、托育等问题,刚刚出台的新‘两纲’有创新。”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妇纲”有4个方面创新,涵盖妇女与健康、教育、社会保障、法律等领域。而新“儿纲”则有5个方面创新,提出了“中小学生每年至少免费视力检查1次”“中小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配置率达90%,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配置率达95%”“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不低于85%”等内容。
关注特殊儿童,特殊困难儿童纳入基本生活保障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新“两纲”对健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提出了具体举措,将全省特殊困难儿童纳入基本生活保障。
结合新“两纲”实施,下一步,我省还将深入推进“爱心圆梦温暖计划”等系列专项计划,加大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提升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水平。同时,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金倾斜力度。
在教育上,新“两纲”提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以上”“0—18岁儿童家长常态化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率达到90%以上”,并提出优化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推动适度集中办学管理,着力增加城镇学位供给,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解决“城挤乡弱村空”的问题。
关注妇女就业,用人单位不得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
“明年起,将有更多农村适龄妇女免费接受‘两癌’筛查,同时,我省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适龄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省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新“两纲”在保障妇幼健康,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方面,设置了“妇女全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卫生健康服务,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妇女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等目标。
随着新“两纲”实施,我省将更加注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普惠和方便可及,强化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同时,继续提供全民免费婚检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先天性缺陷及遗传性疾病的免费筛查试点。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新“两纲”在消除就业歧视和保障妇女就业权益方面,明确督促用人单位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不得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同时鼓励支持妇女创新创业,缩小男女收入差距,保障妇女获得公平的劳动报酬,完善女职工经期、孕期等特殊的权益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