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川北地区探索“头季稻+再生稻”模式

    三台这块田 水稻亩产破 800 公斤

  •     

    高产
      经过现场收割、称重等环节,水稻品种“泰优粤禾丝苗”实收面积 1.25 亩、亩产达775.52公斤,水稻品种“恒丰优粤禾丝苗”实收面积 1.52亩、亩产达806.54公斤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晓露)8月16日,绵阳市三台县建平镇四季村的台沃中试基地,稻浪滚滚,金黄一片。基地内一块再生稻集成技术展示田里,农业农村厅组织省内农业专家,对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协同开展的两个再生稻品种头季稻进行现场实收测产验收。
      经过现场收割、称重、测定水分、扣除杂质、计算产量等环节,水稻品种“泰优粤禾丝苗”实收面积1.25亩、亩产达775.52公斤,水稻品种“恒丰优粤禾丝苗”实收面积1.52亩、亩产达806.54公斤。
      “亩产突破800公斤,当地创下新高。”参加现场测产的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说,近期我省遭遇持续高温天气,当地能取得这样的高产成绩与水稻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密不可分。
      首先,品种优。“这两个品种耐高温、耐干旱。”马均说,如果水稻在抽穗扬花期遇到高温天气,结实率会较差,但这两个品种的结实率均在90%以上。此外,这两个品种均属矮秆品种,抗倒伏能力强,适宜机械化生产。
      其次,栽培技术到位。基地采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科学施用水稻优化配方肥,让用肥更加精准高效。
      头季稻收割后,当地还将蓄留再生稻,希望在川北地区率先实现“头季稻+再生稻”亩产破1000公斤的目标。
      再生稻是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对温光条件要求较高。由于川南地区在10月初最高气温能达到30摄氏度以上,有利于再生稻灌浆结实、单产提高,因此川南一直是我省再生稻主产区。
      近两年,位于川北地区的三台县率先试验“头季稻+再生稻”种植模式,通过品种筛选、技术配套,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我们试验了3个早熟品种,生育期短,再生能力较强,而且耐低温,为再生稻生长创造了条件。”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农艺师曹均成说,如果顺利,今年10月下旬就能收获再生稻。
      目前,全省再生稻种植面积达400余万亩,每年为全省增产粮食超过55万吨。“如果川中偏北乃至川北地区能推行‘头季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全省再生稻面积有望大幅提高,对推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守好‘天府粮仓’有重要意义。”马均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