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届省运会为何是“三市共办”?

  •     

      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闭幕式上,四川省运动会会旗由乐山市代表传递给广安、内江、宜宾三市代表。4年后,第十五届省运会将由这三市共同承办。
      三市共办省运会,这在四川尚属首次。这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承办省运会,又将为这三座城市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晋朝李天锐 郑志浩 宁宁 陈宇

    顺应潮流,高效整合资源共办盛会
      1953年2月,四川省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在成都举行,开启了省运会的办会历史。
      2006年,省政府决定第十一届省运会实行申办制,并经过激烈角逐由自贡获得承办权。自此,各市州激烈角逐承办权成为省运会办赛的常态。从申办办赛再到第十五届省运会由三市共同承办,这是省运会办赛机制的再度创新。
      “在保护各市州办赛热情的同时也扩大了省运会的影响力。”省体育局副局长朱明表示,三市共办将对赛会组织带来不小挑战,但坚持三市共办,既是潮流所需,也能更大范围推动我省体育事业及体育产业发展,助力体育强省建设和全民健身发展。
      如广安市,之前已连续两次递交赛事承办申请。此番如愿,将激发当地把这份热情转化为办赛动力,进一步提升省运会对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多城共办大型体育赛事,已是当今大势所趋。朱明认为,多城共办模式,可高效统筹资源、充分发挥各承办地资源优势,联合办成“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
      其实在本届省运会上,主办方已对多地联合办赛进行了探索:为结合全省各市州资源特色,除乐山主赛区外,成都、攀枝花、内江、凉山4地也均设有分赛区。

    推动共建共享,带动“体育+”发展
      乐山市体育局局长向蕾说,办好省运会,最直观的改变是带动了当地体育基础设施的提升;从长远看,对推动全民健身发展、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等,都大有裨益。
      作为本届省运会东道主,乐山市新建、改造场馆项目28个。其中作为主场馆的乐山市奥林匹克中心,可容纳近4万名观众,包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和综合训练馆,弥补了乐山在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方面的短板。
      “体育供给一定要与城市发展同步,实现精细化管理,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向蕾举例,乐山市体育中心是乐山中心城区唯一具有多功能设施的全民健身场所,历经一年多改造,乐山不仅对中心原有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实现了升级,还在改造过程中特设儿童篮球场等场地。“全民健身,不仅要满足大多数,也要关注‘一老一小’。”
      “新建、提升的运动场馆,将为当地竞技体育及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如本届省运会上,广元队包揽了沙滩排球女子甲乙组两枚金牌。作为第十三届省运会东道主,广元当年因赛事修建的沙滩排球场为当地沙滩排球项目发展提供了支撑。”朱明表示,凭借场馆、项目培育等优势,“后省运会”时代也将为举办地的体育产业及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带来诸多机遇。
      这样的机遇与红利,也将于4年后在广安、内江、宜宾三市显现——
      为办好下届省运会,广安市将新建可同时容纳3万人的体育场,以及7000座席的体育馆、3000座席的游泳跳水馆和综合训练馆。
      内江市按照“以办促改,以办促建,改建结合”思路,拟对全市现有体育场馆设施进行改扩建,形成“县县有场地,县县有项目”的办赛格局。
      宜宾市也将抓住机遇,在实施场馆建设提升行动的同时,对当地全民健身设施、赛事承接能力提档升级,力争打造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特色品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