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要闻
泸州多渠道引水灌庄稼
-
□周梦颖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启龙
8月10日16时,泸州市合江县农业农村局农机站负责人张军的手机收到一则消息:县里刚刚研究通过了一笔抗旱资金,很快将拨付给各个乡镇用于抗旱工作,“真是一场及时雨!”
合江县是传统农业生产大县,持续的高温天气,让不少乡镇出现农田“缺灌”的用水难题,部分地区人畜饮水供给不足。记者在合江县白米镇、望龙镇等地看到,稻田里“长”出深浅不一的裂纹,玉米叶被烤得枯黄,泥土被晒得滚烫。
“我们这儿将近半个月没下雨了。”白米镇转龙湾村种植大户王吉全告诉记者,自家150余亩稻田里还养了鱼和蟹,虽然水稻已陆续收割,但鱼和蟹还得养到10月左右,“幸好,村上的提灌站发挥了作用。”
记者在转龙湾村的一处提灌站内看到,一台大型水泵正嗡鸣着将不远处水库里的水输送到几百米外的稻田。正在工作的这台水泵旁,躺着一台崭新的水泵作为备用。当地解释:“一旦出现意外,备用水泵能立即顶上。”
为应对持续的旱情,合江县已投入资金320余万元。“我们已启用96座提灌站,能灌溉农田10万余亩,并且可以满足周边部分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张军说,对于偏远地区用水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已组织送水车,解决饮水困难。
“猕猴桃、高粱、玉米等经济作物不同程度受损,58个村民小组生活用水困难。村民急,我们也急。”泸州市古蔺县大村镇供水站片区负责人戴华说。为最大限度减轻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大村镇按照“先保人畜饮水后保产业”的原则,从7月16日开始至8月8日,出动送水车向缺水群众送水62车,出动三轮车、摩托车送水500余车,人畜饮水问题得到局部缓解。同时,该县水务部门还深入山中,寻找新水源。
此外,古蔺县成立了9个片区供水站供水保障应急处置组,24小时待命,负责各片区供水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充分利用降雨时机,采取蓄、引、拦等方式加强蓄水、应蓄尽蓄,全县水利工程目前蓄水2500万立方米,为旱灾防御奠定水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