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各地因地制宜拓展“川渝通办”服务范围

    让群众办事不再“多地跑”“折返跑”

  •     

      近日,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居民刘鑫宇夫妇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了生育服务证。夫妻俩欣喜不已:“如果不是‘川渝通办’,我们还要回老家办理,现在我们走路过来就能办!”
      2020年7月以来,川渝相继联合发布三批共311项“川渝通办”事项,涵盖营业执照互办互发、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我省各地、各级在推动完成三批“川渝通办”事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举措,有效破解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服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市场活力加速释放、人员流动方便顺畅、群众办事省时省力。
      广安市邻水县推动“川渝通办”落地走实,主动拓展“川渝通办”事项,只是各地拓展创新服务的一个切片。□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阳菲菲

    切片1
    探索高频事项下放至毗邻乡镇力求群众办事省时省力
      重庆市渝北区、川渝高竹新区、广安市邻水县三地毗邻,居民往来密切,生产生活高度融合,企业、群众办事需求量大、涉及面广。
      为实现川渝毗邻地区群众办事“少跑路”,打通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今年6月,邻水县与渝北区两地政务服务管理部门签署跨城通办合作意向协议。两地积极梳理“川渝通办”事项,探索将“川渝两地户口迁移”“电子社会保障卡签发”等32项“川渝通办”政务服务业务下放至毗邻乡镇,在高滩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川渝通办”窗口,通过专人办理,延伸服务触角,探索多点就近的政务服务模式,实现更多政务服务“就近办、家门口办”。
      “目前,高滩镇便民服务中心可办理毗邻乡镇的32项事项,同时正在和渝北区茨竹镇沟通协调,共同梳理出川渝毗邻乡镇公共服务事项32项,涉及社会保障卡密码修改与重置、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参保登记等高频事项。”邻水县行政审批局局长吕建平介绍,当前邻水县已与川渝高竹新区、渝北区达成意向,以高滩镇便民服务中心为“川渝通办”延伸至基层的“样本”,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将该模式拓展到其他乡镇,力求群众办事省时省力。

    切片2
    营业执照互办互发架起两地市场要素流动桥梁
      “谢谢你们,我在重庆办理了内江隆昌的营业执照,太方便了。”近日,重庆庆导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隆昌分公司负责人李先生给隆昌市行政审批局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李先生现居重庆,因业务需要,需申请办理一个隆昌分公司的营业执照。在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指导下,李先生通过线上自主平台申办隆昌的企业营业执照,但总公司法人的电子营业执照因系统维护无法下载,无法通过网上提交申请资料。得知情况后,隆昌市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携手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线下渠道帮助李先生当天就完成企业登记,顺利办理隆昌分公司的营业执照,并免费提供邮寄服务。
      “线上服务虽然更快,但是遇到操作问题就令人苦恼,线上线下同时护航能给市场主体带来更好感受。”隆昌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分公司的设立登记,作为“川渝通办”的一项全程网办项目,实现了川渝两地通过线上申请、异地打证(证照邮寄),大大促进了川渝两地市场要素的流动,深受中小企业欢迎。
      精准对接市场主体生产经营需求,川渝着力降低市场主体两地奔波的时间成本、经营成本。川渝两地营业执照实现互办互发,推动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实现“1日办结、零跑动”,便利市场主体在川渝两地异地兴办企业。

    切片3
    搭建标准框架推动“川渝通办”规范办标准办
      “我们政务人的梦想就是拿着一张身份证,走遍全国可以办任何事。”7月28日,在成都市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拿着厚厚一本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标准体系向记者展示了编制近一年的成果。
      为推动“川渝通办”“跨省通办”规范办、标准办,武侯区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编制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标准体系,对通办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全流程服务、业务办理支撑保障等关键环节形成规范性文件。
      “主要是针对‘通办’事项进驻还未形成相关规范的,比如国家事项清单、省任务事项清单、‘川渝通办’事项清单,事项名称存在一定差异的。”武侯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标准化手段为抓手,武侯区行政审批局编制“跨省通办”标准体系和系列标准,实现对政务服务“川渝通办”“跨省通办”全服务流程规范化指导。
      武侯区行政审批局“跨省通办”标准框架结构,为政务服务“川渝通办、跨省通办”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和系统支撑。同时,围绕“跨省通办”的全工作流程,研制了10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标准,为行业提供了借鉴。


    数据多一点
    ●跨省市户口迁移实现“一站式”办理
      迁移户口就近可办、立等可取,无需再回原户籍所在地,累计办理川渝跨两地户口迁移15万余人次
    ●人才职称两地互认
      专业技术人员跨省市流动无需重新评审或确认,惠及574万名人才,帮助14.27万名求职者在川渝两地成功就业
    ●住房公积金实现“互认互贷”
      累计办理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1万余人次、金额1.73亿元;发放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3683笔、金额13.49亿元。试点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政策,8.5万余名灵活就业人员在川渝两地享受住房公积金,缴存资金超过2.1亿元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无缝衔接”
      为流动就业人员“一站式”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有力保障2.8万名参保职工权益,涉及企业1.4万家
    ●异地就医“即时办”
      开通跨省住院(门诊)直接结算医疗机构1.5万家、定点药房2.8万家。川渝两地跨省普通门诊直接结算政策惠及近80万人次
    ●物流运输更加便利
      1188家市场主体在川渝两地申办公路超限运输许可3.7万余次,经高速公路往来成渝的货运量达3.24亿吨,同比增长19.56%
      (上述数据均截至2021年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