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成都高新观察
形成梯度政策性信贷产品矩阵
破解融资难题 这里开出“金融菜单”
-
7月26日,一笔600万元的“园保贷”发放至成都嘉晨科技有限公司,使其“燃眉之急”得以解决。
“园保贷”“股债通”“积分贷”……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推出多款创新金融产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今年2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十百千万”专项行动首批实施单位,成都高新区入选,并成为建设首批10家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的国家高新区之一,盈创动力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今年1—7月,盈创动力已为258家企业提供各类政策性产品放款13.2亿元,放款金额同比增长14%。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莹佩
创新试点 “智本”变“资本”企业凭积分可获授信额度
成都美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专业从事一站式客户互动SaaS服务,是一家典型的“轻资产”高新技术企业。
今年年初,美洽科技计划研发新项目,需投入大量资金。公司对接多家银行,都因“抵押物少”等问题,无法获得贷款,项目也因此搁置。
转机来自一条短信。“尊敬的金熊猫客户,近期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盈创动力联合成都银行推出‘积分贷’产品,用以支持区域优质企业融资。贵公司被选为首批优质试点企业……”5月开始,包括美洽科技在内,成都高新区232家科技企业陆续收到了这样的短信。
美洽科技通过线下绿色通道,迅速完成相关流程。5月17日,公司收到首笔“积分贷”款项500万元。
在科技部支持下,成都高新区围绕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率先试点“金熊猫科技企业创新积分评价系统”。自2021年9月上线后,平台选取区内4551家科技企业参评,并通过评估其2020年的企业研发、发明专利、人才等核心数据,形成首批金熊猫创新积分名录。
在成都高新区,像美洽科技这样拥有技术、对资金需求强烈的高科技企业有很多。“积分贷”产品正是为了解决其融资难题。
“‘积分贷’具有一键授信、积分省利率、积分抵贷款三大特点。”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产品摒弃了看收入、看报表、看抵押的传统普惠产品授信方式,将企业金熊猫积分纳入银行授信额度衡量指标体系,作为其创新能力与成长前景的参考依据,企业凭借积分就能获得授信额度,便捷高效地获得融资。
创新积分如何省利率、抵贷款?“积分每增加10分,贷款利率降低0.01%,最高可在4.2%利率基础上降低0.5%。”成都银行“积分贷”产品负责人举例:如企业有700分积分,通过“积分贷”申请贷款500万元,一年可省下利息25000元。
授信金额方面,每个积分段分别设置对应的基础额度,如500分积分,基础授信为300万元。此外,单户企业积分每增加1分,授信增加2万元,直到匹配额度上限1000万元。
“就企业而言,不管是获得贷款还是节约利息,都是实打实的支持。”美洽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成都高新区内已有232家科技企业获得“积分贷”主动授信,预计总额达8.7亿元。
产品丰富 以需求为导向形成梯度政策性信贷产品矩阵
大多数科创企业的痛点,不是技术研发,而是没有资金或资源支持其走向市场与产业化。
成都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风力发电机组主控制系统、变桨距系统等主要产品,已运用到国内100多家风电场。
基于对风电行业的判断,5月中旬,盈创动力、华西证券、成都银行和成都中小担四方为阜特科技提供4500万元“股债通”产品额度,创下四川省内政策性投贷联动产品最高融资额纪录。
“这笔钱让我们专注于技术研发创新,为公司发展转型提供有力支撑。”阜特科技有关负责人说,以往公司所有的贷款皆为一年期,“股债通”提供的三年期、低利率贷款大大增加了资金使用的灵活性。
“股债通”是成都高新区去年推出的一款创新性投贷联动金融产品,填补了其大额融资政策性产品的空白。截至目前,该产品已落地1.13亿元贷款,预计今年内还将落地超2亿元。
不止“股债通”。成都高新区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强化政策性金融产品创新,形成了从1年期500万元,到3年期5000万元梯度政策性信贷产品矩阵。如今,区内科技型企业触手可及的金融产品“菜单”越来越丰富——
专注于软件开发的成都英黎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壮大贷”获得银行授信额度3000万元,从申请到首笔1000万元入账,仅一周时间,保证了重点项目的顺利研发;成都本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年初出现资金缺口时,也受益于“高知贷”“成长贷”等金融产品,完成400万元的紧急融资。
“我们将力争建成集金融服务创新、科技政策办理、科技企业培育、资源整合对接为一体的一站式‘金融服务+’综合服务平台,设立专注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投资基金,为区内科技企业、重大项目和园区平台发展提供‘债权+股权’的金融服务。”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提供更多对接机会了解企业需求,积极整合资源打造如“股债通”“积分贷”等各类创新型产品,充分满足区内各类企业的融资发展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7月,成都高新区共发生72起股权投融资事件,其中单轮亿元以上融资企业超过10家。此外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共为258家企业放款13.2亿元,放款金额同比增长14%。
同步播报
四川首笔“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落地成都高新区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莹佩)近日,在成都高新区国资金融局指导下,中信银行成都分行成功为成都宜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办理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外债业务。这标志着四川省首笔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外债业务,成功落地成都高新区。
“专精特新”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不断拓展企业跨境融资渠道,大力支持企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今年5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支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的通知》,将四川省纳入试点范围,允许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在不超过等值5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助力企业加快创新发展。
成都宜泊科技主要从事智能停车设备及系统的研发、制造和运营业务。“若能通过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解决企业融资通道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宜泊科技董事长陈诚说。
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成都高新区国资金融局派出企业服务专员,提供政策指导并联系银行上门走访对接。最终,在各方协作下,该笔业务顺利推进,从外管局备案到外债款项到账仅耗时3个工作日。
成都高新区国资金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重点关注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名录,围绕一批标志性高科技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联动银企开展跨境融资政策的宣讲和推介,扩大政策知晓面、受益面,促进更多试点业务落地,将政策红利及时转化为惠企实效,推动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报制图/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