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市州观察·广元
-
·图片新闻
推动老旧小区破墙联动改造,构建“共建、共享、共维”小区自治新模式——
广元老旧小区从融合中谋“新生”
-
“你看这个位置,原本是分割4个小区的5道墙。”7月22日,广元市利州区东坝街道金柜社区党委书记杨廷于带记者走进金兴家园小区,指着一片开阔的空地说。
通过拆除围墙、打开通道,此前4个小区分别面临的停车位不够、活动室不够等问题不同程度得到了缓解,“新”小区有了新活力。
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老旧小区改造面临诸多难点。近年来,广元在主城区所在的利州区试点启动城市更新综合整治项目,按照就近相邻、资源整合的原则,对建筑面积较小、住户较少的“微小区”进行破墙联动改造,使配套差的“小小区”变成新的功能相对大而全的“大小区”;改造中同步成立业委会、楼栋管家等居民自治组织,成立小区党组织,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形成“共建、共享、共维”小区自治新模式。
今年以来,广元市已有15个老旧小区通过要素整合完成集中连片改造,涉及186栋、10325户,惠及群众5万余人。□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燕巧
物理变化:破墙合并,“小小区”变大院
在金兴家园小区内原本是“5道墙”的位置,记者看见空地上画着清晰的停车位标线,不少停车位还空着,旁边是新建的绿化带。
“以前4个小区加起来只有100来个车位,路上到处摆着车。现在增加了180多个车位,完全够用了。”杨廷于介绍,科兴园一期、通大道A区、东润新城、金桂苑4个小区合并改建为金兴家园小区后,小区的停车位增加了一倍多。
新空间从哪里来?“主要是拆除围墙腾出来的空间。”杨廷于说,围墙拆除后,除了墙体位置外,墙根转角等原本无法利用的零碎空间也腾了出来,“新增了1600余平方米有效用地面积,除了新增停车位,还增设了200多平方米绿化空间、40余处安防及照明设施。”
破墙的同时,小区内还升级改造雨污管网,重新设计消防通道。新规划的5个电瓶车停车点让小区内的400多辆电瓶车有了“新家”,不仅可以有序停放,还能实现安全充电。
合并的4个“小小区”里,建于2011年的东润新城小区是其中建设年代最晚的一个。“虽然年代新,但公共空间很少。”杨廷于介绍,东润新城小区只有2栋高层建筑,居住有160户500余名居民。改造合并后,东润新城居民就能与另外3个小区的居民一起使用区域内增设的文化活动室、健身器械、休憩和儿童娱乐等设施。
改造过程中,东坝街道还建立政府部门、业主、专家多方参与机制,鼓励业主利用坝坝会、业主代表会、微信群等途径发表意见建议、咨询政策。“每个小项目都要三分之二以上居民同意,我们才动工实施。”东坝街道综治办主任王泉介绍。
从100多户的“小小区”到600多户的“大小区”,居民居住的舒适感和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升。“现在大家都很喜欢到活动室下棋、看书,还在商量一起搞活动。”居民邱宗君说。
化学反应:“红色物业”,邻里间更和谐
拆除围墙的不止金兴家园小区一处。利州区上西街道则天南路社区靠近广元火车站,辖有小区47个,大部分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其中有物管的小区仅15个,其余32个均为老旧小区和开放式小区,部分小区只有10余户人。
“社区工作人员有限,小区老、小,管理难度很大。”则天南路社区党委书记何迅告诉记者,社区也一直在推动老旧小区破墙联动改造,比如统筹资金,拆除工行5、6号院等3个相邻院落的围墙,将原本分开的3处休闲空间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樱花小区”。
拆除“物理围墙”的同时,也要拆除“心理围墙”。何迅说,社区一方面通过改造小区环境,增强居民对新小区的认同感,提升新小区凝聚力,另一方面推动成立小区党支部,搭建平台收集群众诉求,党员带头解决群众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为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则天南路社区还围绕“服务”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2020年4月,则天南路社区成立社会服务有限公司,承担老旧小区和开放式小区“大管家”的角色。这也是广元首家社区开办的物业服务公司。
7月22日,记者走进樱花小区大门,就被墙上的“红色物业”几个字吸引。小区采用智慧门禁系统,出入方便,大门内地面干净整洁。
物业管理人员王存侠告诉记者,自己原本在家照顾孩子,社区物业公司成立后入驻小区,自己也得到了就近上班的机会。何迅介绍,公司成立以来,已经解决近10人的就业,也为社区实现了增收。
“以前小区下水道经常堵,没有物业,只能请社区的工作人员帮我们找人疏通。现在小区有了物业,服务和安全都有了保障。”樱花小区党支部书记汪顺勇说,物业公司入驻后,小区随即成立党支部,协助物业公司进行管理,20多名党员积极帮居民协调解决物业费、生活垃圾等各种问题,“党支部解决不了的我们还可以反映给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