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 四川提交重点征集版本735种
版本馆里,藏着这些四川“金种子”
-
四川提交的部分重点征集版本。 省委宣传部供图7月30日,观众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内参观。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古香古色的明抄本《抱朴子》、历史厚重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鲜活有趣的绵竹年画……如今,这些珍贵的资源都可以在中国国家版本馆里寻得。
7月30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开馆。作为存放保管文明“金种子”的“库房”,这里存放了不少和四川相关的珍贵古籍、文物等。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支持中国国家版本馆建设,四川共提交重点征集版本735种。其中,重点出版物729种,古籍文物等展厅展品6种。重点出版物包括展示书目710种、地方文库和古籍丛书2种、新中国出版物17种。□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边钰
承载厚重的文化底蕴
不少“四川籍”国家珍贵古籍纳入馆藏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开馆后将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
为什么要建设版本馆?版本馆是国家站在文化安全和文化复兴战略高度上谋划的,其中收录了包括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资源,既包括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古籍、青铜器等,也有饱含鲜明时代印记的报刊、粮票等,以及和当代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磁带、图书、报刊,乃至健康码第一行代码等。从某个层面而言,版本就是记录历史、见证文明的“金种子”。
在版本馆总馆,巴蜀文明闪耀其中。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主要提供了古籍精品、珍贵典籍、文物展品和地方文库。在总馆“斯文在兹”展厅,有来自四川的《抱朴子》(明抄本)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1册)存二卷(一百七十五至一百七十六),《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八十五卷,共3部古籍,均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四川古籍精品。
如《抱朴子》一书,系魏晋时期道教代表作,也是集魏晋时期道教理论、方术之大成的重要典籍。“《抱朴子》著成后,广泛流传于民间藏书家、学者之中。自《隋书·经籍志》始,历代史志、官修和私家书目对该书多有著录,但流传下来的明抄本却不多。”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选送中国国家版本馆的藏本为蓝格抄本,抄写精美,且有著名清代藏书家陆僎的跋。该书也因珍贵的版本价值和重要的文献价值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四川省珍贵古籍名录。”
还有四川师范大学选送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该书是南宋史学家李心传撰写的编年史书,不仅记载了宋高宗赵构时期南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时事,还记录了金朝金太宗完颜晟、金熙宗完颜亶、金海陵王完颜亮时期相关史实,是研究宋金历史的重要史籍之一。
一睹巴蜀文明千年华彩
不仅有典籍,还有青铜纵目面具等“国宝级”文物
2021年以来,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迎来新一轮成果发布,包括商周大金面具在内的2000多件文物,令三星堆“再醒惊天下”。如今,三星堆博物馆也不断刷新游客纪录,带动掀起文博考古热。
在版本馆里,也能一睹巴蜀文明的千年华彩。在“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展厅现场,就有青铜纵目面具等来自三星堆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
除了重磅文物,《老鼠嫁女》《迎春图》《和合图》《秦琼敬德》等集中呈现四川民间艺术趣味风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作品,也将展陈于版本馆国家书房。
此外,《毛泽东同志论调查研究》《邓小平文选(彝文版)》《之江新语(藏文版)》等17种新中国出版物也亮相版本馆,展现四川出版新貌。这些展示版本,化为文化火种,存放在版本馆里,讲述着巴蜀文明的灿烂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