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艺情景剧《似水流年》: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

  •     

    □陈宏卿
      曲艺情景剧《似水流年》作为四川省第二届“剧美天府”优秀剧目展演季的剧目之一,于7月11日在四川省川剧院和观众见面。剧中雄浑有力的辊工号子、催人泪下的天车情愫、跌宕起伏的感情脉络、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让人感动不已。

    真实故事,真情实感

      自贡因盐设市,曾是“富庶甲于蜀中,川省精华之地”,素有“千年盐都”的美誉。自贡盐,济天下,而自贡盐业兴旺鼎盛的象征,当属高耸林立的天车无疑。曲艺情景剧《似水流年》讲述和天车命运息息相关的三代辊工故事,而这些故事在现实生活中都曾真实发生,该剧通过艺术手法真实还原了60余年盐场一家三代共产党员盐工的故事,展现了自贡盐工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三代辊工的成长轨迹同时折射了自贡盐场几十年来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

    原汁原味,本土情结

      剧本,乃一剧之本。一部剧作品的成功与否,剧本起着决定性因素。曲艺情景剧《似水流年》的编剧严西秀是土生土长的自贡人,可以说他见证了自贡盐场的兴衰,看遍了盐场工人的故事。在严西秀的笔下,一个个人物的生动活化都源于身边亲人、朋友发生的故事;一句句“砸拉花”“晒个”“逗头”等具有浓郁地方韵味的方言也在悲喜交加的剧情变幻中显得“妙趣横生”;一幕幕时空场景变幻,不但让观众置身于不同的年代空间,更能让观众真切地感受自贡盐场的兴盛、天车的雄浑、辊工的无畏,极具艺术创造力和感染力。
      在作曲上,作曲家梅光辉和廖忠荣在扬琴、竹琴、盘子等曲艺形式的创作基础上,吸收川南音乐特点和自贡盐工号子精华,形成了独特韵味的曲调。
      在导演手法上,曾在自贡工作生活十余年的蔡少波借助LED的科技手段,和舞台形成一种“虚实互补”的效果,层层交错的虚实切换使舞台更有延展性、空间更有立体感;“说书人”的设置既在剧中,又跳出剧外,既提炼三代人的故事,又穿针引线承上启下,观众代入感极其强烈,或为李长生参军感到自豪,或为辊工爬天车感到揪心,或为李富贵守天车感到动容。恰是在原汁原味的真情实感中,《似水流年》抓住了观众的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