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牢固树立长江上游意识 书写“人产城”融合新篇章
-
山水相融的南溪新城。南溪城市风景宜人,骑行运动盛行。
每天晚饭后,在宜宾市南溪经开区工作的高伟民都习惯与家人一起在长江边散步,江边的凉风吹走暑气,驱散热浪,夕阳下江心波光粼粼,远处青山绿意涌动。
作为引进人才,10年前,高伟民和妻子都成为“新南溪人”,“南溪的发展态势和生活环境都很好,已是我的第二故乡。”
去年,南溪区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62名,其中博士硕士及副高级职称以上32人;同时还吸引了财会、土木等专业型、综合类人才65名到南溪工作。
大家或慕名而来,或主动留下,原因则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前景”和“环境”这两个关键词上,而这背后,是南溪突出“聚产、营城、引人”理念,立足长江上游,转换发展赛道的“人产城”融合发展新路径。
□俞南 李得胜 刘昌盛/文 罗平/图
打造投资洼地 筑牢产业支撑
成都、北京,江西、福建、广东……从北至南,从省内到省外,今年以来,南溪区启动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组建由南溪区相关负责人带队、相关单位招商骨干全面参与的10个产业招商小分队,围绕动力电池产业链高位推动招商,分赴各个城市走访新能源产业相关企业,全速打造投资洼地,筑牢产业支撑。与此同时,全区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为企业纾忧、为发展解困,真正把营商环境这个“软实力”变为夯实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好环境换来了快发展,营商环境给南溪注入勃勃生机,项目推进稳步上扬。从远东股份宜宾智能产业园、四川酒茶集团白酒中心开工,到德康食品深加工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宜宾纸业二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加快落地建设,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南溪,仅2021年,该区新增规上企业6户,全区达91户,并获得“2021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荣誉。
按照宜宾市“1+N”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的规划,南溪经开区主要布局动力电池配套的铜箔、铝箔以及高端装备生产制造等配套项目。写好这篇命题作文,更是要主动出击、招大引强。
目前,已进入到基建工程阶段的远东股份宜宾智能产业园就是南溪成功招引落地的全市首个铜箔项目。项目总投资60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200亿元、税收7.3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3000个。
“远东控股集团的入驻是南溪围绕全市动力电池产业在布局上一个好的开端,我们将加大招引力度,吸引更多企业打造成熟完善的产业链,为构建‘人产城’融合发展夯实基础。”南溪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力争到2026年,形成年产25万吨锂电铜箔铝箔生产能力,努力争当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配套(铜箔铝箔)生产基地。
人才梯次集聚 产业蓄势待发
塔吊林立,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调迁南溪项目建设现场正如火如荼。
据悉,该项目预计于明年3月建成,届时可满足1.6万名师生的使用需求,而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新能源专业的学生,也将服务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为南溪高质量建设“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在南溪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产教融合中心,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们正在学习汽车动力结构和充电桩的安装、维修知识。
“有点复杂,但通过学习实践,新能源汽车的故障诊断、动力总成和充电桩的拆装已难不倒我了。”学生王江涛说,学校的课程把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大家学习新能源汽车知识的兴趣愈加浓厚。
产教融合为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夯实了基础,只是南溪区产业人才梯队式发展轨道中的一环。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南溪区在育人选人中设立优秀人才激励基金、实施优秀人才安居工程、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甘当服务人才的“店小二”。
完善引才、育才路径,打破了制约发展的人才瓶颈。据统计,南溪现已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51名,组建专家服务团队1个,帮助企业培养实用技术人才1800余名;创新“外派到点”“引培到区”“政治集训”模式,形成人才素质提升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成长链”;加强对绿色能源、城市建设、赛事营销、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和教育卫生行业的支持力度,多措并举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梯队,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筑牢绿色屏障 守护长江上游
在南溪区仙源街道长江村,“王三姐凉糕”是远近闻名的“网红店”。3元一碗的凉糕,一天最多时销量4000—5000碗,王三姐和家人每天忙得团团转,“以前江边环境不好,没人来耍,现在长江第一湾的风景亮出来了,游客多得很,走过路过都会来吃一碗凉糕。”
王三姐口中的“长江第一湾”,以往是粗放的河滩地,经过治理已然大变样,被外界誉为“万里长江主航道上的第一抹绿”。
近年来,南溪坚决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部署,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严格环境监管执法,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5平方米,实现了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城外,环长江景观带骑行步道是市民日常生活最爱的去处;城内,118台纯电动公交车,全年减少碳排放约670吨,实现绿色出行。城外,矗立江边的文明门、麻柳街等“四门四街”正在保护修缮,修复城市肌理;城内,“小公园”、微景观成为休闲健身好去处,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城外,围绕生态环境励精图治;城内,立足生态理念奋楫前行。
看得见的美景,让更多的人选择在南溪就业创业和居住,成功引进了南溪第一所大学——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有力地促进了高端人才、产业工人、管理人才和院校师生的集聚,连续8年实现了常住人口正增长。
“城市的核心是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创造‘人产城’融合发展的美好生活。”南溪区委主要负责人介绍,南溪区作为长江上游城市,树牢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实心干事、科学作为,抢抓绿色低碳转型机遇,遵循“以产聚人、营城聚产”发展逻辑,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高质量建设“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