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传统产业增值 着力新兴产业培植

    大竹农商银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各行社做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信贷保障,持续支持现代农业先导性支柱产业发展。
      按照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的要求,大竹农商银行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对信贷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培植现代农业先导性支柱产业的具体路径和模式开展了系列创新性探索。
      这些路径和模式有效提升了当地产业的比较优势,为农民增收、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县域经济的增强拓展出更大的市场空间,从而实现农户、农业经营主体、县域经济和银行自身发展的多赢。□赖泓臣 甘旭

    营造产业优势 提升内在价值
      经济学原理告诉人们,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一个地方的商品有资源禀赋,成本就会比其他地方低。又因产量占比大,有相对定价权,商品就会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不仅卖得出去,还能卖个好价钱。
      大竹县的苎麻、香椿、竹、糯稻、白茶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其发展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优势,地方政策支持力度大,龙头企业带动效果较为明显。这些发展优势加上长期的种植历史,积淀为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成为大竹县的“五大名片”。大竹农商银行将这“五大名片”作为推动当地产业振兴的重点,在现有基础上营造出更为突出的产业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价值。
      以苎麻为例,大竹农商银行于2021年7月15日研发出“苎麻贷”并于当天施行。产品使用范围为苎麻种植主体,涵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合社、小规模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承担统购统销的苎麻收购企业和苎麻加工企业。
      与此同时,大竹农商银行还注重“产业头雁+农户模式”的培育,比如,自2021年8月3日开始向四川玉竹麻业有限公司发放“苎麻贷”,目前已有3笔贷款,余额达750万元。该公司通过为农户提供苎麻种、保底收购模式,带动农户种植苎麻。2022年上半年带动全县3000户农户增收,每户大致增收2500元至3000元。该公司自成立以来至2022年6月,累计帮助5万多户农户实现增收6亿元以上。
      对苎麻的信贷支持路径及模式只是大竹农商银行依托传统产业优势,助力提升产业内在价值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近3年来,大竹农商银行运用这种创新模式向苎麻、香椿、竹、糯稻、白茶“五大名片”投入的贷款累计达到16445万元,助力苎麻扩展至13.5万亩、香椿扩展至12万亩、竹扩展至40万亩、糯稻扩展至17万亩、白茶扩展至8万亩。

    培植新兴产业 创造产业价值
      大竹农商银行为大竹传统优势产业提供融资及融智支持的同时,积极支持大竹县水产养殖发展,布局新兴现代农业先导型支柱产业。
      作为大竹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的“头雁”,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稻虾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生态旅游方面的投入,导致小龙虾养殖出现资金短缺。大竹农商银行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困难后,立即组织客户经理上门服务,为该公司发放500万元贷款用于购买小龙虾饲料。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当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现代水产养殖“领头雁”。
      除此之外,大竹农商银行对大竹县水产养殖全链条上的主要经济主体都提供了信贷支持。近3年来,该行对这一产业累计投入的贷款达到6500余万元,助其由小到大,向产业化发展迈进。目前,大竹县年产小龙虾达3000吨,带动2万多户农户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面积3.18万亩,吸纳返乡农民工创业500多人,实现户均年收入增加4000余元。
      除稻虾外,大竹农商银行还对大竹县依托香椿产业,拓展出的香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培植。支持经济主体利用香椿树林的林下土壤套种羊肚菌、魔芋、黄精等作物。废弃的香椿树枝条粉碎后,作为林下作物的基料,不仅充分利用了香椿树的独特资源和特有香味变废为宝,还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仅套种羊肚菌一项,香椿林亩产值从原来的3000多元提升到2万元。
      产业兴则经济兴,经济兴则金融兴。在推动产业价值提升和创造的过程中,大竹农商银行也实现了更好发展。
      截至今年6月末,大竹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82.42亿元,较年初增长5.5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44.71亿元,较年初增长4.56亿元。有效推动了“蜀信e贷”“智能农贷”等智能贷款的普及,“蜀信e贷”授信达3856户,金额44944万元,用信金额18569万元;“智能农贷”授信17810户,金额79455万元,用信金额26637万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