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成华区:夯实基层治理底部支撑 奋力建设幸福美好公园社区
-
成都市成华区望平社区夜景。成都市成华区杉板桥社区。
2022年4月,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今后五年,超大城市治理达到新水平。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成华区如何在新的起点上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径,推动社区发展治理再上新台阶?如何让基层社区成为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基本承载,助力幸福美好公园社区建设?
一场旨在做优做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探索正在成华区悄然进行。近两个月来,由成华区委主要领导带队,区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调研社区治理工作,走访了83个社区(村),组织16个职能部门负责人、30余名专家学者、200余名街道和社区工作者,围绕如何“做强街镇、做优社区、做精网格、做活治理”深入开展调研;以成华区委名义,召开街道社区工作大会,进一步压紧压实基层基础工作,从政治保障、薪酬保障、组织保障上,为夯实基层治理底部支撑、奋力建设幸福美好公园社区增添了新动力。
围绕构建彰显公园城市特质的幸福美好公园社区体系,成华区委组织部、区委社治委正以纵横联动的组织体系建设夯实基础,以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提高城市发展韧性,以幸福美好公园社区和未来公园社区建设提升宜居宜业品质,以智慧赋能基层治理,广泛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创新推进社区增效提能。
一个多元集成的新社区,一个智慧赋能的新引擎,一个焕发活力的新场景。这里,从3个切片来看成华区如何持续夯实基层治理底部支撑,不断擦亮社区发展治理品牌,奋力建设幸福美好公园社区。□雨田 (图片由成华区委社治委提供)
多元集成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紧邻万科城市广场超甲级写字楼,成华区跳蹬河街道杉板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位于新成华大道旁,以多元集成的形式,更新了人们对社区服务的传统印象。
这个社区不仅有链接社区大型企业的“国际范”,还有服务社区居民的“邻里气”。一大早,很多上班族都会把自家小孩送到社区托育服务中心,然后再赶往单位上班。
杉板桥社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坐拥东郊记忆,是成都市工业原遗产数量多、分布集中的社区。辖区文创产业发展蓬勃,目前有“今日头条”等上亿级文创产业项目两个,“萌想星球”等各类文创企业总数达到1381家。
如何带动辖区龙头企业发展、优化整合服务资源、让新市民融入社区生活呢?杉板桥社区自有妙招。
从去年起,杉板桥社区就开始着手打造产业服务型国际化社区,依托杉板桥的地理、产业和历史文化等方面优势,构建起了街区、社区、园区、景区“四区合一”的新兴产业社区。
杉板桥社区党委“纵向到底”健全党组织体系,下设13个小区党支部,通过党员带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横向到边”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共建,吸纳了“今日头条”等56家企业进入党建联盟,推动258家企业成立5个商企联盟,组建了10支社区特色公益服务队,有效聚合了文创龙头产业资源,实现了需求与供给资源要素“高效循环”。
如何接地气?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杉板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充分考虑了居民需求。根据前期调研情况,该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17个功能空间,以服务为原则,基本满足居民需要。今年,由成华区联手四川音乐学院共同打造的社区美育中心已在杉板桥社区落成,社区美育中心将围绕美育活动、美育指导、美育培训三大主题,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素养。
这只是成华区通过示范社区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挖掘在地文化,突出鲜明特质,成华区按照“一社区一主题,一社区一特色”原则,围绕运动健康、全龄友好、国际时尚等主题场景,今年将建设主题公园社区5个以上。
智慧赋能 打造高效能治理新引擎
6月18日,离成都东客站较近的成华区保和街道胜利社区东方新城二期小区门口,几位拖着行李箱的旅客正在住宿自助登记机上办理入住手续,他们亮出健康码后,随即通过人脸识别进入小区。看起来“畅通无阻”的入住程序,其实是一套由区、街道、社区、小区、社会共同参与的网约房管理新机制,同时以智能化管理系统赋能,共同筑牢社区安全网络。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保和街道胜利社区的东方新城小区成为网约房的“聚集地”,小区网约房管理难、治理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去年5月,街道、社区引入智治系统,量身打造了胜利社区智慧治理平台。
该平台由数据管理、网约房管理、智慧安防、服务发展、组织发动5部分构成,通过“技防+人防”的手段,将小区安全和疫情防控管理全覆盖,实现小区人员进出情况全登记、体温测量和亮码通行“一条龙”服务,有效促进入住人员分类管理和可追踪管理。
如果说超大城市是一个“巨系统”,智慧治理则是一个“新引擎”。成华区正在探索“全功能、全模块”城市数字底座上的社区智慧治理,试点建设“数字孪生社区+社区资源地图”,建成党建引领、疫情防控、共建共治等多个领域的32个场景,初步实现社区事务实时感知、科学预警、高效处置、及时反馈。
模式创新 满足高品质生活新需求
跑步、骑行、滑板……盛夏时节,走在成华区猛追湾望平滨河路,可以看到不少前来运动和游玩的市民与游客,咖啡、轻食等小店沿途而设。
相较于老成都人记忆中的猛追湾,如今的望平社区可以说是焕然一新。这里有讲述城市文化的猛追湾故事馆,有为企业发展提供场地和服务的万汇空间,有设计独特、能动手做手工艺品的几何书店,有能看戏喝茶的梅花剧社……如今的望平社区集成布局了潮流生活、特色餐饮、共享办公、文化创生等业态,已成功转型为商旅生态型国际化社区。
成华区采取“EPC+O”模式,引进专业公司作为运维主体,按照“设计、施工、运营”全链条商业化逻辑,集成锦江绿道等场景,复合打造望平国际化社区。通过持续植入功能业态、提升景观、改造交通等一系列举措,故事馆、网红书店、剧社茶馆等消费新场景也在这一区域聚集。同时聚焦商务和旅游人士的社区生活需求,围绕“服务载体多点布局、服务内容多元供给、活动营造多元参与”,有针对性地为社区多元主体提供专业化的精准服务。
望平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促进辖区企业参与社区治理,我们组建街区综合党委,采取‘以资源换服务’的方式,在公共服务空间引入专业机构,以此为市民提供公益和低偿的各类服务,同时也为辖区商家、企业引流,达到了群众得实惠、商家得发展的双赢效果。”
如今,在很多市民和游客的眼里,望平社区不仅有成都味道的市井烟火气,还有时尚范和国际化气息,已成为成都新的“网红打卡地”。
奋进新时代,迈步新征程。成华区正从城市最小“细胞”社区入手,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路,全面夯实超大城市发展治理底部支撑,用实际行动答好“建好幸福城、提升幸福感”的时代考题,为奋力建设幸福美好公园社区注入新活力、贡献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