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米长的“文件墙”背后
-
□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记者唐泽文 王代强
【调研点位】
凉山州优化营商环境督查专班和重大项目推进专班
7月3日,走进凉山州优化营商环境督查专班办公室,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记者的目光立马被一面墙吸引——墙长约7米,全部由淡蓝色的文件盒堆砌而成。
7米长的“文件墙”,从何而来?专班执行副组长宋平介绍:“这是专班成立7个月来,为收到的所有关于营商环境的投诉案件建立的台账,一共有1200多件。”
此前,凉山州在全省的营商环境考核中排名靠后。凉山州决定抓住这个“痛点”,成立优化营商环境督查专班和重大项目推进专班(以下统称“专班”),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补齐短板,提升投资热度。
今年以来,专班更希望通过这面“7米长墙”以及动真碰硬的督导措施,再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项目投资,稳住经济大盘。
1200多件投诉办结率达82%
“我们希望打造全省一流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企业活力和市场吸引力,让凉山成为投资兴业热土。”宋平介绍,两个专班分工明确:一个紧盯问题,让企业经营生态更好;一个紧盯节奏,让项目落地进度更快。“好比硬币两面,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好的营商环境也由此产生。”
营商环境好不好,投诉过的企业最有发言权。调研组记者随手翻开一本台账,拨通上面的电话,对其中的案例进行回访。
“本来我只是试一试,没想到真的追回来了。”四川中科创世地质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郭永生说,2017年,该公司签订了普格县原特补乡特补乃乌村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工程项目土地勘测定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合同。
“合同任务完成后,我们2019年开始不断‘催款’。”电话那头,郭永生回忆道。种种原因,这笔款项一直没有着落。今年1月7日,郭永生尝试性地向专班提交了书面材料,“材料下午3点提交,当天专班就给普格县出具红头文件,差不多两小时后,普格县就有专员给我来电详细了解情况。”
1月10日,5万元费用拨付至公司账上。11日,普格县政府的处理反馈及情况说明也传回专班办公室。“如无特殊情况,我们都要求3日内办结。”宋平说,截至目前,凉山州收到优化营商环境举报投诉1251件,已办结1020件,办结率为82%。
过硬的督导机制让人“红脸出汗”
为什么专班能有这样的执行力?“机制上就很过硬。”宋平介绍,专班组长由常务副州长担任,从发展改革委、经信局、市场监管局、电视台等单位抽调了76名工作人员,并采用“日督导、周曝光、月座谈”的机制开展工作。
“我们是动真格的。”宋平说,每一周,滞后的典型项目,将被当地电视台曝光,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在镜头前“红脸出汗”。
7月3日下午,专班督导7组负责人李磊就带着组员来到喜德县,了解当地建设进度落后的新华文化置地项目的症结。
“原因比较复杂,规划调整等因素都有。”项目建设现场,喜德县住建局局长那尔尔的有些紧张。
不过,他还是认认真真地将整个项目的来龙去脉,症结堵点一五一十地对着镜头说了出来,并详细说明下一步解决方案。那尔尔的说,即使是这样的“日督导”,大家都不敢有一丝放松,“如果没有按照规定推动相关工作,当地就会进入‘周曝光’环节。”
在专班工作场地的会议室里,左右两侧显眼处张贴着实时更新的“红黑榜”。凉山州的重大项目推进情况按超进度、达进度、滞后和严重滞后四类划分。
超进度项目纳入“红榜”进行表扬;滞后、严重滞后则纳入“黑榜”进行曝光。每周榜单进行更新,其中的典型案例将在电视台进行曝光。
“压力很大,大家都怕自己分管的项目被划入‘黑榜’,甚至上电视。”那尔尔的说。
“就是要让大家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宋平介绍,目前专班以全州“十四五”重大项目、各年度重点项目、各年度联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为跟进目标,建立重大项目责任、任务、督导“三张清单”。通过手机APP“清单制管理平台”,就能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和动态监控。
一个数据,显示出专班助推当地抓项目、促投资的工作成果:今年前5月,凉山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5%,位列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