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次扩能改造 成渝铁路“成长记”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眉灵
      70岁的成渝铁路仍在忙碌。它是国家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南向班列的通行之路。至今,货运量仍逐年上涨。
      从初建到现在,70年间,成渝铁路经过了几次扩能改造,运能不断扩大。

    强化“主动脉”
    干线多次扩能改造

      建成后很长一段时间,成渝铁路上的列车牵引车为蒸汽机车,因动力有限,开行的列车对数也有限。但成渝铁路客货运极其繁忙,火车北站(成都站)老售票员杨世贤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售票员交接班时“点钞都要一两个小时”。
      对成渝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需求日益迫切。1977年,成渝铁路电气化技术改造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次年3月起,成渝铁路电气化工程由西向东分段施工。
      到1987年,成渝铁路全线电气化改造完成,成渝铁路全线通过能力从每日31.5对列车增至45对,列车牵引定数由1500吨提高到2720吨,运输能力由610万吨/年提高到1300万吨/年,西南地区铁路运输紧张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2002年5月,内昆铁路全线通车,成渝铁路成都至内江段连接内昆铁路,形成了川滇、成贵铁路新通道。车流增加,运输需求增长,该路段的扩能改造也势在必行。
      2004年,成渝铁路成都至内江段(也称“成渝铁路西段”)应急扩能改造启动。当年10月底,成内段全段大功率机车牵引电力改造工程竣工,成内段货运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成都经内江至贵州六盘水方向出川货运能力同步也得到较大提升。

    延伸“毛细血管”
    相继修建109条专用铁道、专用线

      除了干线“主动脉”,成渝铁路线上如“毛细血管”般的铁路专用线也在不断新建、生长,打通连接干线和企业或需求方的“最后一公里”。
      资料显示,“一五”计划时期,修建了重庆钢铁公司专用铁道、与重庆南站接轨的九龙坡码头专用线,以及成都东站接入成都东郊工厂、单位的专用线等10条铁路专线。
      此后,为了满足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发展需求,成渝铁路沿线的铁路专用线数量更是激增,相继修建了109条专用铁道、专用线,其中,运量100万吨以上的有7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成渝铁路的部分专用线废弃,但又新建了不少专用线。
      比如,由于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和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四川境内的洪安乡站从2005年逐步减少客运业务,开始部署危险货物运输,油专线、化工专线等6条危化品专用线陆续建成。
      现在,洪安乡站已经成为成都市及周边地区主要的危险化学品集散地,每天都有成列的化工用品到达,再由汽车转运至全省、全国各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