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手记

    发展信心从何而来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真卿
      作为“千年竹纸之乡”“中国西部瓷都”,乐山市夹江县市场经济土壤肥沃,几乎所有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有一点阳光就灿烂,给一点土壤就发芽——在夹江采访的几天,我们感受到了民营企业的信心和活力。
      不起眼的低矮平房里,1989年出生的造纸企业老板描绘着今年9000万元的投资计划;偏远的山坳里,几家企业正在打造未来全球最大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最传统的陶瓷企业,也正在或准备向新型材料领域转型升级。
      老板也好、职业经理人也罢,在采访中不约而同谈到了信心。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当下,信心从何而来?
      我们观察到信心的几个侧面——工业“防疫泡泡”模式的推行,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企业生产的影响,给了企业不停产的“定心丸”;守住安全生产的“底线”,更能甩开手去拼高质量发展的“高线”。
      逆势追加投资,从危机中看到往前冲的机会,背后是民营企业对未来发展向好的预期作为支撑。
      我们在夹江看到:疫情结束后9天内完成摸排调研、征求意见,拿出完整方案;一企一策建立“白名单”,县里各级干部对口联系,企业有需求随叫随应……透过一个个细节,看到的是“用心”二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亦是如此。“用心”对待每一份责任、每一个环节、每一次服务,传递出来的就是最大的信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