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老三线”企业的逆风起航

  •     

    □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记者 文露敏 陈碧红 文铭权

    【调研点位】
    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5月底,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的新材料项目落地自贡高新区。租厂房、解决电气配套、安装设备……该公司负责人告诉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记者,项目有望较协议时间提前一个半月完成建设。
      快,是为了抢时间、抢市场。前5月,该公司硬质合金、钨钼制品、硬面材料及延伸产业链的工具和服务板块销量均实现同比提升,出口销量同比增9.5%。
      6月16日,在该公司精密零件事业部生产车间,两排自动压机冲头有规律地上下运动作业,将粉料压制成型。这批制作中的精密零件,将在两周后交货,用于制造石油勘探、开采设备。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家大型硬质合金生产企业,始建于三线建设时期。从此,被称作“工业牙齿”的硬质合金,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出至机械、冶金、石油、航天航空等领域,几乎覆盖所有工业门类。
      如今,该公司的产业结构呈“一体两翼”状,主体硬质合金占大头,钨钼制品、硬面材料则是两翼。疫情之下,这架“飞机”逆风起航。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启明介绍,能够保持上升势头,一方面得益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很长一段时间,硬质合金公司以初级原料为主。现在,面向高端市场的精深加工产品已成为主角。另一方面,是内部效率的提升:一些曾经需要手工操作的工序,现在都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提升了生产效率。
      “飞机”的动能还来自新的增长点。正在建设的新材料项目就是其中之一,既补充了疫情影响下某些需求下降的缺口,又瞄准了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项目建设进度不断突破极限。大家都在抢,硬质合金公司必须先人一步。”胡启明介绍,他们还将抢抓区域发展机遇,找准自身的结合点,大力发展切削刀片类产品,服务汽车制造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