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欠发达地区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

  •     

    □何杰 李忠华 罗明全
      高职院校特别是区域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受区域经济、区位劣势、自身品牌等条件的限制,产教融合推进十分困难,亟须在模式上进行创新。

    借用外力实现内部发展

      在经济学中,“内生性发展”是指以区域内的资源、技术、产业和文化为基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产教融合”是指市场机制指引下,高职院校、政府、行业、企业等参与方通过良性互动与组织边界上深层次合作,成为契约关系下拥有教育与企业相关功能以及市场经济竞争能力的产学研一体化利益共同体,助推教育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内生性”产教融合,是指以高职院校自身为发展主体,立足于本土的资源和条件,培育其内部的生长能力,在保持和维护自身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借用外力来实现内部发展,发展方式主要从依靠外部帮扶的依附式发展向培育内部机能的内生性发展转变。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中的“校企一体”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引企入教”是产教融合的先决条件,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受区域经济的限制在本地难以找到优势的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产教融合,受交通因素的限制,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引企入校也难以实现。地处川南的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和实践中,尝试走出一条“内生性”产教融合发展道路。学校按照产教融合型企业标准,成立全资公司——四川经纬教育管理集团,集团全面对接学校专业群布局产业。

    构建产学研利益共同体

      “内生性”产教融合模式,通过激发自身内部动能,构建产学研利益共同体,打造产教协作实体化运行新形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从学校的实践看,有如下几个关键:
      宏观层面,打造产教城一体化发展新引擎。高职院校在遵守国家公司法和国有资产相关管理办法以及教育部对产业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前提下,成立资产运营公司,立足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需求,对接学校专业群,创办企业或共建股份制企业,开展生产性经营。在政府和行业的指导下,学校与企业构建利益共赢、互融共生的校企共同体,打造产教城一体化发展新引擎。
      中观层面,形成产教协作实体化运行新形态。学校与企业师资技术团队共享、平台共建、设备和场地共用,共同研发行业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职工培训方案,共同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标准,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中厂、厂中校”落地生根,推动教学组织与企业生产紧密契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平台、设备、人员等各种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以产助学、以研促产的产教协同发展新形态。
      微观层面,重塑项目式场域化育人新生态。发挥生产性实训基地经营和育人双重作用,校企共同开发项目式课程和教材,共同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提供场景和真实项目,共同指导学生就业创业,构建“做中学”“学中做”“学后用”育人体系,共同参与员工培训,为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提供支持。遴选企业真实项目作为课程项目,提供基于真实生产的实践岗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导师,实施“工学交替、分类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形成“双师”教学、学训结合、训创融合的场域化实战教学模式。

    构建协同推进工作格局

      “内生性”产教融合模式仍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发展中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进一步发挥作用,完善发展要素,构建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需要政府政策支持。目前,国家已出台对产教融合规划性、指导性意见文件,但配套政策、保障体系还未完全形成,地方政府对推动区域产教深度融合的具体举措欠缺。公办高职院校一旦参与生产性经营,就容易踩上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政府特别是主管单位,既要加强监管,设置一票否决权,确保利益平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又要放权赋能,激发行业、协会、企业、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产教融合,为深化产教融合奠定基础。指导各方建立起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的常态化运行机制,保障不同利益主体在融合中实现共赢,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
      需要行业协会指导。行业企业作为一种非营利性民间组织,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在产教融合中,行业协会还要成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既要规范企业的行为,推动企业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还要指导高职院校优化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三教”改革。注重发挥行业组织人才需求预测、用人单位职业能力评价作用,把市场供求比例、就业质量作为学校设置调整学科专业、确定培养规模的重要依据。
      需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鼓励区域、行业骨干企业联合高职院校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推进实体化运作。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高职院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行业企业加大资本、技术、知识、设施、管理等要素的投入,联合高职院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联合技术创新等方式参与产教融合。支持一线骨干技术人员技能提升,通过产教融合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需要高职院校主动作为。高职院校主动将专业与产业对接、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对接、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项目对接、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相对接。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对话机制和议事决策机制,构建校企联动机制;在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提高设备、场地的利用率,最大限度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确学校和企业的权责,形成利益分配机制;加快建设一支新时代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教师职称晋升、评优推优中,将企业实践作为必备条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作者单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