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 不断向未解之谜发起攻关
向世界展示古蜀文明的绚丽多姿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
6月13日起,三星堆祭祀区再次发布阶段性考古成果,7、8号坑发现龟背形网格青铜器、顶尊蛇身人像、铜龙、戴象牙立人像等造型前所未见的器物,再次惊艳全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四川考古人,正在以源源不断的考古成果,揭示古蜀文明的绚丽多姿,证明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博大精深。
三星堆考古大棚,草地上矗立的“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标语牌十分醒目。6座祭祀坑上搭建了恒温恒湿的考古方舱。考古人员告别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状态,得以课题前置,在方舱内有条不紊开展工作。
2019年,我省印发《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实施方案》,其中三星堆的考古发掘,成为我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一批考古人由此开始扎根三星堆,集体攻关三星堆的秘密。很快,他们在祭祀区再度发现6座新坑,祭祀坑新一轮考古发掘再度重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扎实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调要通过文物工作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感叹,“这些年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我们的考古条件变好了,老百姓也更加关注考古。三星堆考古成果引起全民关注,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激发起了大家强烈的文化自信。”
每天,冉宏林抬头看见那处标语牌时,都深感责任重大。“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又集合了全国的力量,必须不断向三星堆的未解之谜发起攻关。”在三星堆,蹲在那里考古发掘和进行文物保护的大多是年轻人,“但是大家工作都很拼。”
“现在祭祀区工作还没完结。”冉宏林说,“后续还要进一步明确三星堆的宫殿区、墓葬区以及手工业作坊区等,争取构建起三星堆都城的整体面貌。为后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以及未来的申遗工作提供资料。”
工作何时能够完成?这或许需要毕几代考古人之功。
冉宏林说,三星堆的发掘工作才持续了40年,很多学术问题的解答,或许要再持续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总之,我是彻底掉进‘坑’里,这辈子是离不开三星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