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借影视出圈 下功夫才能双赢
-
□边钰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梦华录》,让一直默默无闻的非遗“茶百戏”成为热门话题。剧中,赵盼儿(刘亦菲饰演)以茶作画,展示出的“茶百戏”震撼全场。这一波技艺秀,让不少网友大开眼界,惊叹在茶上作画“比咖啡拉花还绝”。
据了解,“茶百戏”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技艺。又称分茶、水丹青,源于唐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2017年,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一非遗技艺至清代后几近失传。如今,得益于热播剧的创新植入,一股“茶百戏”热潮引发网友开始“自来水”式的科普和追捧。
近年来,借助影视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圈的例子不在少数。《当家祖母》中,缂丝非遗技艺脱颖而出;《如懿传》中的点翠,引发不少手工博主争相展示;还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建盏、《琅琊榜》中的漆艺,以及河南广电打造的“中国节气”系列节目……都让非遗进入更多观众的视野,引发人们对其关注、追捧。
作为文化瑰宝,非遗具有非凡魅力,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凝结其中的文明底蕴,值得被更多人看见。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就需要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这也是非遗保护的课题。创新传播方式,把非遗融入影视创作,利用影视作品普及非遗知识、技艺,无疑是一种有效路径。一方面,非遗文化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以具象化的审美方式,让公众重新感受非遗之美,不仅会增强文化自信,也会促使观众主动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中去。另一方面,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非遗元素独有的中国韵,也会为影视剧的创作带来更多的看点,从而实现双赢。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非遗植入影视,须保持专业态度,严谨考证,以免出现常识错误。比如,香云纱染整技艺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延禧攻略》里曾出现乌雅青黛的香云纱裙,就被专业人士指出颜色不对,不符合史实和制造工艺。而网剧《当家主母》中,为了让剧中呈现的缂丝制品有史可考,有据可依,制作团队专门前往博物馆学习和研究缂丝。非遗入局影视,还需要更多专业人才加盟,俯下身、沉下心,精心打磨,让剧集实现艺术加工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才能保证影视中的非遗“原汁原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