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剧皇后”许倩云:

    “哪个爱川剧我就爱他”


  • 许倩云和她养孙女许凤。

    川剧《孔雀胆》中,许倩云饰阿盖公主。

    川剧《彩楼记》中,许倩云饰刘翠屏。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评 雪 辨 踪 何 处 寻 ? 应 似 “ 飞 琼 ” 踏 雪 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6月10日清晨,歌曲《送别》演奏中,川剧著名表演艺术家许倩云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成都举行,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沈铁梅、著名谐剧演员沈伐、梅花奖得主黄荣华等戏曲界名人前来吊唁。
      6月8日22时47分,许倩云在成都因病去世,享年94岁。她曾与陈书舫、竞华、杨淑英一起被誉为“川剧四大名旦”,人称“川剧皇后”,其代表作有《彩楼记》《玉簪记》《柳荫记》《拜月记》《芙奴传》《烤火下山》等。许倩云是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并助力沈铁梅、崔光丽、田蔓莎、蒋淑梅等多位演员夺得“中国戏曲梅花奖”。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A 川剧“四大名旦”时代落幕
      “倩云出岫,倦鸟知还。忆川剧流金岁月,四大女伶何在,仅硕果一枚,缓缓从容谢幕……”听闻许倩云离世的消息,人称“巴蜀鬼才”的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动情写下挽联。
      在遗体告别仪式现场,仿佛能感受到许倩云如流云般轻盈的一生。她终生未育没有子女,但她的朋友、学生、同事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从各地奔来,为她献上一朵朵白色的菊花。“她算是我们老师辈的人物了。”沈伐说道。聊起这位老人生前的开朗、美丽、热情,聊起她对川剧的爱与痴……“许老师一生爱美、创造美,她是我们永远美丽的前辈。”沈铁梅感言。
      许倩云的离世,带走了一个流光溢彩的川剧时代。1952年,许倩云赴京参加首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川剧大师阳友鹤的指导下,她凭借《评雪辨踪》《梁祝》等风格多样的川剧折子戏,获得演员二等奖,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她颁奖。
      《评雪辨踪》是《彩楼记》中的重点场次,而川剧《评雪辨踪》在众多版本中尤其知名。许倩云把剧中的女主角刘翠萍演绎得贤淑聪明、娇俏风趣,衬托出哀中见喜、喜中有爱的生活情趣,成为川剧戏迷心中的经典形象。“她把一个不顾父亲反对,爱上满腹诗书的穷酸秀才,既能与之共患难,又能在生活中取乐的中国妇女,演得惟妙惟肖,使人终生难忘。”作家李致看过戏后曾评价道。
      这次名家荟萃的汇演后,川剧的全国影响力大增。许倩云与陈书舫、竞华、杨淑英三人被著名戏剧家阳翰笙称为“川剧四大名旦”,还得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青睐。梅兰芳到《评雪辨踪》后台探望演员,邀请许倩云、陈书舫去家中边吃饭边交流戏曲问题。梅兰芳和蔼地教许倩云摆兰花指,觉得这几个“乖娃娃”未来会很有出息,鼓励她们要为川剧争光。
      许倩云90岁时,与其并称川剧四大名旦的另三人都已离世,身体欠佳的许倩云表示:“我觉得她们走早了,川剧要靠徒弟们传承下去,我好起来的话,要一直教大家学川剧。”如今,川剧最后一位名旦离去,四大名旦时代也画下了句号。
    B 她对川剧的爱已融入她的人生
      “哪个爱川剧,我就爱他!”这是许倩云最为出名的口头禅,感动了一代代川剧人。大家已经记不起许倩云第一次是在怎样的场合下说出了这句话,但是后辈们都被许倩云对川剧的这般炽热的情感所打动。
      的确,许倩云对川剧的爱,已融入她的人生。许倩云1928年出生在成都,家庭比较贫困,懂事后发现演戏可以赚“银元”,便有了想演戏养家的念头。当时家里的祖母是女秀才,只是叮嘱了她:“出淤泥而不染。”于是,11岁许倩云开始学唱京剧,12岁进入吴德蓉科班学川戏,学了《别洞观景》《山伯访友》《貂蝉拜月》等剧目。1941年,13岁的许倩云加入川剧历史上著名的“三庆会”(今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前身),以演川剧为生,当时登台演出的她,艺名为“飞琼”。由于出色的表现,她在舞台上逐渐找到自信,也更加自在不拘束,于是在演出中崭露头角,家庭情况也好转了一些。当时许倩云在戏迷中已经小有人气,若是她走在街上,只要有人在春熙路附近的剧场喊一声:“飞琼!”就会引来路人的高回头率,有她的戏也卖得很好。
      或许正因为早年生活的阅历积累,许倩云演戏时总叮嘱后辈,在遵循戏曲程式时,一定要注重动作中生活化的细节,把自己的角色融入生活中去理解,这样的角色才有灵魂。沈铁梅说,就算是许倩云年老后与川剧实际角色有了“年龄差”,但登上舞台仍把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毫不违和,少女感十足。
      上世纪50年代,许倩云调入西南川剧院工作,她把自己对川剧的爱浸润在一个个角色中。先后演出《翠香记》《彩楼记》《柳荫记》等,带着川剧走向全国和世界,越南、朝鲜、保加利亚、波兰、捷克、德国等都留下过她的足迹。她饰演《祝庄访友》中的祝英台、《柜中缘》中的刘玉莲、《孔雀胆》中的阿盖公主、《百花赠剑》中的百花公主等角色,深受戏迷喜爱,成为一代川剧经典。1956年她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C 摒门户之见,“公关奶奶”培育多位川剧“梅花”
      小时候一路苦过来,后来成名后又遇到爱人离世,许倩云一直用善良来回馈这个世界。
      晚年帮助许倩云联系养老院的徒弟蒋淑梅,上世纪80年代经梓潼县川剧前辈引荐,拜许倩云为师。蒋淑梅记得,许倩云和许多受门派影响较深的传统戏曲人不同,她常常叮嘱后辈:“看到好戏就要学,多跟不同老师学好戏。”她不仅把自己身上的川剧优秀本领传承给爱徒,还一直提倡大家要摒弃川剧的门户之见,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此外,她遇到其他老师的徒弟,如果对方愿意向她请教,她也总是知无不言,为其尽可能提供更多帮助。
      许倩云一生为振兴川剧培养了一批如今在业内都极具影响力的人才。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马文锦、喻海燕、沈铁梅、田蔓莎、蒋淑梅、崔光丽、黄荣华等人先后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这些“梅花”有的来自成都,有的来自重庆,有的在上海发展,有的回到绵阳,其中沈铁梅三摘梅花奖。
      四川省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崔光丽,是许倩云关系最为亲近的爱徒之一。崔光丽16岁拜许倩云为师,许倩云待她如女儿,只要许倩云有闲暇时间,就会写信给崔光丽,让她好好学习,叮嘱她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许老师对我来说是像母亲一样的存在,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总是及时又坚定地站在我的身后支持我。”2003年,崔光丽要去上海演出魏明伦先生的剧作《好女人·坏女人》,这场演出对崔光丽冲击梅花奖很关键,但崔光丽当时的演出状态并不好,给许倩云打电话时就忍不住哭了。许倩云立马飞去上海,现场坐镇安抚她的情绪,又联系上粤剧艺术大师袁雪芬,来上海观看指导这场演出。吃下了老师给的“定心丸”,崔光丽现场发挥得非常好,顺利夺得了梅花奖。
      同样是冲击梅花奖,重庆市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黄荣华师承许倩云,因为冲击第22届梅花奖时,涉及多部折子戏中的女性形象,拿捏起来有些难度。许倩云当时已年近80岁,还常常手把手到现场为她指点细节,让她在生活中品味角色的魅力,沉浸在角色中,对最后黄荣华夺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许倩云不仅在舞台上为后辈们指导,在舞台后她也像一个社会活动家。许倩云生活中性格非常开朗和蔼,聊天中常常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在戏曲界也有非常多的朋友。她利用自己的各种人脉资源和业界口碑,把优秀的川剧人才介绍给全国专家,后辈们都喜欢叫许倩云为梅花奖的“公关奶奶”。
    D 从容谢幕,“许妈妈”带着爱离开了
      许倩云生前开玩笑说,别人挣钱是买车买房,我挣钱是养孤儿。许倩云一生收养了5位孤儿,还帮助过许多成长中的孩子和学生。
      在许倩云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后辈们共同为她写了一副挽联,在挽联中叫她“许妈”。叫许倩云“妈妈”“许妈”的人不少,“90后”的许凤可能是其中最小的一位。
      许凤是孤儿,生下来才7天就因病被遗弃,许倩云领养她时年事已高,领养关系不能称作“母女”,于是许凤一直叫许倩云“奶奶”。“我属鸡,于是我就跟着奶奶姓,奶奶希望我成为展翅的凤凰,所以就叫我许凤。”许凤在许倩云的照顾下,最终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以前是奶奶照顾我,现在就是我照顾奶奶。”
      许凤一直陪伴在许倩云身边直至逝世。在许凤眼里,奶奶其实是一个很前卫的人,她身体好的时候喜欢吃火锅、吃巧克力,爱喝“可口可乐”,喜欢和朋友结伴去旅游。小时候许凤体质不好,去毕棚沟时还担心自己和许倩云会有高反,没想到她还在气喘吁吁登山时,奶奶已在景点最高处等着她了。
      许倩云一生爱美、爱干净,所以就算是在晚年摔倒后住院,也一直保持着整洁的起居。后期许倩云心脏衰竭、肺部感染,只能吃流食,许凤就给许倩云熬鱼汤、做蔬菜等辅食。“奶奶最常说的话就是幺儿我爱你,后来没有力气了,就简略地一直说,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白驹过隙九十四载,天空没有痕迹,但鸟儿带着爱已经飞过。
    大咖名片许倩云
      1928年7月生于成都。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模、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重庆市川剧院原院长。
    名家眼中的许倩云:
    氍毹辛苦五十春,
    德艺双修海内闻。
    惟妙惟肖惊四座,
    一颦一笑率天真。
    评雪辨踪堪叫绝,
    柜中奇缘更传神。
    老来奔走为底事,
    青出于蓝望后人。
    ——著名作家马识途写于许倩
    云从艺50周年
    倩云出岫,
    倦鸟知还。
    忆川剧流金岁月,
    四大女伶何在,
    仅硕果一枚,
    缓缓从容谢幕;
    落日飞琼,
    夕阳仍美。
    教学生琢玉春秋,
    百株桃李正开,
    更喜梅花七朵,
    纷纷含笑登台。
    ——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写于许
    倩云吊唁仪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