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新都区:打造具有区域带动力的人才工作先行区


  • “智汇香城 团聚有你”青年人才主题交流活动现场。

      “蓉你闪耀·智汇香城名校行”哈尔滨工业大学专场校地企合作座谈会现场。

        

      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关键在人才。近日,成都市新都区召开区委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人才工作从“先行先试”到“示范引领”,高质量建设具有区域带动力的人才工作先行区,以搭建创新平台聚集人才、以改革体制机制赋能人才、以优化人才生态服务人才,推动“产业链引领、创新链驱动、人才链赋能、价值链增效、供给链支撑”五链融合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目前,新都区拥有各类人才达33.83万人,力争打造出“人才高地”。一支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正在该区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汇聚,让新都因人才而精彩,人才因新都而出彩。
    □文弦(图片由成都市新都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提供)

    打造产才融合“新引擎” 驶入人才引育快车道

      2021年,新都区作为成都市“人口第一大区”,在成都经济迈向2万亿元门槛之际,成为2021年全省“千亿俱乐部”(GDP超1000亿元)唯一新晋成员,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的背后,是以航空、轨道交通、新型显示等重点领域为核心的产业人才集群支撑。
      入驻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的企业100%为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成长为上市公司,50%以上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都永峰科技有限公司是专精于航空航天高精度零件生产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从签约到落地,短短数年间已实现产值产量逐年跨越发展。“政府部门链资源搭平台,我们通过科创沙龙等形式参与了航空产业‘揭榜挂帅’,以国产自主设备为基础,以高级技术人才为核心,为行业打造完全自主可控的信息化智能化生产工厂。”该公司负责人戴时飞说。
      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关键在人才。得益于成都市新都区提出的“企业提需求、高校出人才、政府给支持”引才聚才新模式,四川永星电子有限公司引进人才开展电子元器件领域基础材料“卡脖子”技术的自主科研攻关,以期实现关键材料的国内自制。“我们与电子科技大学签订了校企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目前已成功引进了第一批博导、博士,为推进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合力。”四川永星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德斌说道。
      成都市新都区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发展模式,探索“链主企业引资源+科创平台链技术+领军团队聚人才+成果转化兴产业”的新路径,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生态圈。全区已构建起各级各类创新平台147个,高新技术企业达166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5.7亿元。建立海外引才工作站,首批面向全球发布机会清单120项。依托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联合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引进高层次专家人才191名。

    激活放权赋能“动力源” 焕发体制机制新活力

      体制新,人才聚;机制顺,活力增。成都市新都区深入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让人才与城市共同发展、相互成就。
      成都市新都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多元化全覆盖人才评价体系,形成新都区人才分类目录,分类制定各领域人才评价标准,将企业经济贡献度、R&D研发投入、投资额等多维指标和“以薪定才”作为实施人才评价的重要方式,通过指标到人和指标到企,全力支持企业引才、留才、用才。
      “在人才评价工作中,更加关注用人单位人才评价主体地位,具有灵活多元的特点,特别是‘以薪定才’中‘指标到企’的举措,充分赋能企业发挥人才评价及激励作用,实现了不论‘资历’论‘能力’,有助于我们引进、培养、用好技能人才。”四川仨川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斌说道。
      抓好人才政策统筹,迭代升级以“支持用人主体引才育才、支持高能级平台建设、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等为导向的人才政策,在企业松绑赋能、降低引才育才成本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新政2.0版本。破除“行政化”问题,探索人才工作市场化运营,组建人力资源公司,设立人才产业基金;编制重点产业人才图谱,形成可视化人才地图,开发“人才数字大脑”,以数字赋能推进人才治理升级。
      “在新都区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举措的支持下,我们公司持续优化用人机制、培育机制、激励机制,培养造就、用好用活各类优秀人才,致力打造西部地区轨道交通装备研发造修服务一流企业。”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王洪说道。

    凝聚精准服务“磁力场” 涵养人才发展新生态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成都市新都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面向人才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全方位全链条服务体系,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整合资源引人才、发展产业用人才、创优环境留人才。
      建设综合人才服务平台。探索以“香城人才公园”为引领,航空人才工作站、新型人才工作站、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为支撑,企业管家、人才服务专员为支点的综合服务平台雁阵布局。开通人才服务专线,覆盖重点企业322家,服务科创中心领军人才170人。
      构建“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发行“人才香卡”,分层分类匹配人才服务,建立“政务类+生产类+生活类”动态服务清单,实现了从个人到家庭、从区域到国际、从单向到多维的服务转变,让服务精准聚焦、可感可及,计划首期发行“人才香卡”350余张,涉及服务事项100多项。
      “新都非常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我们可以享受补贴上门、培训上门等服务事项,同时新颁发的‘人才香卡’也提供了就医、就学、交通、出游等多方面的人才服务,让我们感到很暖心。”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工程师朱仲强说。
      营造“拴心留人”服务生态。系统推进人才公寓、商业综合体、学校、医院、公园以及博物馆和艺术中心建设,完善人才15分钟生活圈。唱响“香遇”品牌,开发“香遇人才特刊”“香遇英才直播带岗”等拳头产品。传承“三香”文化,依托“尖峰旱雪”等运动品牌和“天府沸腾小镇”文旅品牌,引导人才共享文韵香城魅力,实现“以文化人、以人兴城”。
      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需要找准企业痛点难点。“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新都区构建了直播招聘引才模式,通过线上HR直播带岗,与符合要求的人才进行‘零距离’精准对接,既节省了招聘成本,又提高了引才效率。”瑞美(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熊伟说道。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新都区将继续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先行示范为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加快建设具有区域带动力的人才工作先行区,为建设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打造千里马竞相奔腾的人才工作格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