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10个商业项目 去年经营流水超3000万元
社区这样念起“生意经”
-
清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不少居民前来喝茶、休闲。 青纯 摄
乘坐64路公交前往成都市青羊区苏坡街道清源社区,在董家店路西站下车后,一栋建筑映入眼帘,继续前行,左转便进入清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这里聚集了不少喝茶的居民,四周古香古色。再往里走,便是生活美学馆,里面有停云诗就茶舍、三清书院、同音琴社、蜀绣传习所、“润祥楼”餐厅……
从2018年引进第一个社区商业项目至今,清源社区共引进了10个商业项目。“去年经营流水3130万元,预计今年会突破4000万元。”清源社区党委书记汤继刚介绍。
社区为什么要做商业?社区商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近日,记者走进清源社区寻找答案。□青纯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之飏
寻找平衡 兼顾市场性与公益性
走进清源社区的蜀绣工作室,绣娘在为订单忙碌;路过社区里的早教机构,老师们正在整理玩具,为下午的课程做准备。从体验上来看,社区里的商业项目和商圈里的商业项目并无太大区别。
为什么要做商业?“为了回应居民需求。”清源社区党委副书记朱洪润介绍。
清源社区在每个小区建立党群服务站,站长需掌握所负责小区的基本情况;进行资源联动,将社区各自治组织纳入搜集情况的“窗口”中来;要求物业每季度进行一次会议等。
全面了解居民需求后,清源社区有针对性地引进商家,提供场地,孵化社区商业项目。为更好地实现公益性、商业性,社区选择商户时,不仅要看其经营理念是否与社区的发展理念相契合,还会遵循商业运营逻辑,了解其专业能力。
例如,清源社区实际常住人口有近10万,3所公办幼儿园不能完全满足居民对学前教育的需要,私立幼儿园价格又偏贵。了解情况后,清源社区发展中心引进企业,孵化出青雅乐幼儿园。作为一所普惠性幼儿园,青雅乐幼儿园由社区支持、品牌引领,可提供200多个学位,每生每年学费2万余元。
此外,清源社区引进专业人士,打造“源生活社区农场”,为居民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农产品。发现周边小区带儿童买菜的人群较多后,社区还在市场内增设了滑梯、摇椅、海洋球池等儿童游乐设施,并设立儿童游乐专区,供前来的儿童免费游玩。
良性循环 社区与商家实现共赢
社区商业带给了居民便利,也给相关商家带来了利好。
龙门茶艺工作室负责人何萍从事长嘴壶培训已有十几年。此前一直没有找到固定场地。社区以较优惠的价格提供空间后,何萍将培训场地搬到了社区的停云诗就茶舍中。“在社区运营后,收入增加了不少。”何萍说。
清源儿童成长馆负责人赵梦梦也看到了社区早教与商业早教的不同:社区提供的空间降低了房租成本,社区居民的需求节约了招生成本。“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在产品上下功夫。”
此外,有社区监管,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商家的诚信经营。
对于社区来说,社区商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资金不足的问题。据介绍,清源社区通过合作占股、流水提成等方式,参与到社区商业项目的运营中。有了资金便能更好地提供基础服务,也能保障更多活动的进行、项目的运转。
清源食堂就是利用这些收益反哺的便民项目之一。2019年,清源社区将原有的思源堂体验餐厅升级改造为清源食堂,针对老年人实际需求,按年龄阶梯设置优惠标准,为群众提供就餐服务。
下一步,清源社区内的商家将完成从社区输血到彻底拥有自我造血功能的转变,同时解决更多就业创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