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凭空“消失”,小船“飘浮”空中 ——
他靠一支画笔练就“隐形术”
-
李佳月在遂宁市大英县象山镇创作的3D绘画作品。
5月中旬,47岁的李佳月回到家乡绵阳市北川县,为下一步的创作寻找合适的点位。接下来,他还要前往山东、陕西、内蒙古等地,处理因疫情搁置的创作订单。
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上,李佳月创作的“3D隐形绘画”备受关注:凭空“消失”的柱子、电杆、树干中间,出现了腾飞的火箭、跃动的美人鱼、起舞的女子……这些画面与周围环境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给人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
如今,李佳月的作品已走出绵阳,为省内外越来越多的乡村、景点添彩。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如波
A“无心插柳”变身3D隐形画师
在李佳月的短视频社交平台上,一共发布了90多件作品,其中置顶的两个视频点赞数量均已超过百万,留言数量都在两万条上下。
一个视频中,李佳月在一根红色柱子上作画,绘出了一个击鼓起舞的女性形象,画面上的天空、竹林、野草、枯枝等也跟背景融为一体,就像柱子凭空消失、舞女悬浮在空中一般。在另一个视频中,李佳月用同样的方式让一部分柱子“消失”,画面中的主角变成了一位举重运动员,仿佛他正奋力托举起柱子的上半部分。
神奇的画技,让众多网友折服:“走路撞上找谁说理去”“看到这样的柱子我不敢靠近,我怕运气不好倒了压着我”“有点不敢相信,是不是特效啊”……还有不少网友表示希望向作者学习,甚至留言邀请其到当地进行创作。
“我叫它3D隐形绘画,一般画在高大建筑或树干上,与背景融为一体。”李佳月说。
实际上,被一众网友视为“神笔马良”的李佳月,并未接受过专业绘画教育。其父曾是文艺兵,双胞胎哥哥学习美术,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加之大学毕业后从事工艺品销售、灯光音响设计等工作,这才有了一定的艺术基础。
尝试3D隐形绘画,纯属“无心插柳”之举。2020年3月,李佳月和家人外出游玩,恰好油菜花田中有一棵树,他突发奇想将背景画到树干上,“把这棵树悬空”。视频被家人发到社交平台,播放量超过2000万,点赞达100多万。
令人意外的传播效果,给了李佳月更多的动力。如何让3D隐形绘画效果更好、受众更多?他花了4个月时间思考、钻研,并开始了有计划、有目的地创作。很快,李佳月发布越来越多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让网友惊叹。
B 3D绘画透视关系成挑战
李佳月发布的3D隐形绘画作品,主要选择绵阳周边的闲置房屋、树林、电杆等点位创作,根据现场周边环境、画面背景等进行细节设计。
为此,李佳月专门购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带上画布、画笔、丙烯颜料等。到达现场后,他便将画布固定在选定的点位上,创作的同时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根据作品尺寸,完成一件3D隐形绘画少则几个小时,多则一周。
由于通常在户外创作,除了画面内容,李佳月还需要考虑现场环境和天气变化,尤其是准确控制色温,保证画面与背景融合的效果。此外,相比在平面上绘画,三维空间的透视关系更复杂,光线、角度等都要经过反复衡量和调整。
“观众看到的是正常画面,实际创作就像哈哈镜一样,是有变形的。一些背景比较复杂的画面,如果从侧面看,甚至会产生眩晕的感觉。”李佳月举例道,在平面上画一条线,粗细一致即可;而在柱子、电杆上作画,由于画面中间距离观众的视点比两头近,同样一条线必须画得中间窄两边宽,看起来才是均匀的。
在李佳月看来,与平面绘画相比,3D隐形绘画通常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更能引起大众共鸣。“哪怕周围环境再恶劣,我也能为了创作坚持站上一整天。”为了绘制一艘“悬空”木船,他曾在一面废旧墙体前画了好几天,有时爬上梯子、有时站在墙角,通过一笔一画让木船“飘”在了空中。
除了追求美感,李佳月的作品还时常会融入对社会热点的思考,通过诙谐幽默的画作表达情感。例如,他在老家的一根废弃电杆上,画上了“被铁链拴住的新冠病毒”。“希望病毒能被‘锁住’、消灭掉,我们最终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C 为乡村振兴和家乡建设出力
形式新颖、坚持不懈的创作,让李佳月的人气越来越高。从2021年6月起,一些政府部门、景点开始邀请他到当地创作。“除了省内,还有江西、吉林、山东、内蒙古、陕西等地,有些地方签了合同,因为疫情等原因还没去。”
这些创作不再刻意强调隐形,但大都保留了“裸眼3D”的视觉效果。它们主要表现当地自然人文,与环境融为一体,起到“引流”的作用。
在遂宁市大英县玉峰镇斗笠村,李佳月受邀对农房进行外立面设计、庭院围墙美化等。他结合村里自然环境,并加入当地特色元素巧妙设计,色彩鲜艳、层次丰富、效果逼真。李佳月创作了一幅壁画,上面是一派青山绿水的斗笠村风光,从远处看画前似乎站着一位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农户,走近一看原来是画中人。在大英县蓬莱镇,李佳月利用一间两层农房的整面外墙,描绘了一幅瀑布从山岩上倾泻而下汇入水潭的场景。“这面外墙下方是一片农田,画上瀑布就如同灌溉农田,蕴含了一种跟乡村振兴有关的美好寓意。”
李佳月还利用自身所长,深入参与家乡的宣传、建设。今年春节,他绘制的《虎跃冬奥图》亮相北川新县城禹王桥头,画中一只金虎在雪中滑行,红红的灯笼营造出新春的喜庆氛围,吸引了不少人打卡拍照。作品宽9.9米,覆盖34级阶梯,耗时7天完成,“代表了北川儿女对北京冬奥会的美好期待,祝愿奥运健儿在冬奥会中如虎添翼、虎虎生威、取得佳绩。”
今年李佳月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招聘助手组建起一个团队。下一步,他将探索如何降低颜料的反光,让作品的视觉感受更加舒适,“还要不断改进,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把更多作品留在北川,为家乡建设出力。”
达人
李佳月
李佳月,羌族,绵阳市北川县人,笔名羌石佳月。2020年开始利用柱子、电杆、树木等载体创作“3D隐形绘画”,并同步发布于短视频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作品根据环境创意,融入当地人文,力求视觉上的震撼效果和个人情感抒发,被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以及海内外各大视频网站转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