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踔厉奋发启新程,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信任互助银行”开启彭州社治新模式


  • “梨花读”乡村图书馆。

    官渠郊野公园。 张勇 摄

    彭州白鹿镇。

        

      “20‘信义币’,可以换取一瓶2千克的洗衣液。”彭州市白鹿镇姚家村村民邓少兵开心地说,“在社区停车场做一天志愿服务,积累的积分可以兑换礼品,很有成就感。”
      以“信任”为主线,以互帮互助精神为基础,今年,彭州积极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发展治理新模式,开启“信任互助银行”,以“信”治社区,撬动各类主体多元参与。
      “信任互助银行”诞生背后,折射的是:4年多来,彭州纵深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创新发展步伐不停歇。强基础、促融合、创品牌,实现了体制机制从无到有,能力从弱到强,成效从少到多,推动城乡有变化、居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彭州市2019年、2020年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成绩在成都市23个区(市)县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
      创新发展不止步,踔厉奋发启新程。面向未来,彭州市委社治委将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突出党建引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建设“社区共同体”为抓手,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全力争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吴飞 (图片除署名外由彭州市委社治委提供)

    新实践 探索“信任互助银行” 构建信任和谐邻里关系
      今年3月,彭州市“信任互助银行”亮相,推出“信义币”,在成都市率先探索以信任为核心的创新型治理模式。天彭街道南津社区、天彭街道滨河路社区、致和街道和源村、通济镇圆通坝社区、白鹿镇姚家村成为首批试点村(社区)。
      “信任互助银行”是怎么回事?“信义币”又是什么?
      彭州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信任互助银行”是一个对社区正能量行为进行积分及积分管理的平台,通过积分积累和兑换等流转形式,提高公众共建共治共享水平,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而“信义币”则是对各类正能量行为进行量化,在“信任互助银行”管理平台上可流通,“目前是按照1∶1积分,即1‘信义币’等于1块钱。”
      居民群众如何参与?该负责人介绍,在具体实践中,不同社区会根据各自情况,在“信任互助银行”管理平台发布各类活动,社区可查看具体任务的报名人数和完成情况。社区居民可以在微信小程序或者党群服务中心智能终端上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实时查看任务进度。
      在通济镇圆通坝社区,老党员高盛德退休后经常参与拍照、拍视频、包饺子、给老人送餐等社区活动,“哪怕我退休了,也可以发光发热参与社区活动,得到的‘信义币’不仅可以在理发店、日用品商店使用,也极大地提升了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据了解,在圆通坝社区,还可以通过参与打扫院前屋后,参与森林防火等活动获得“信义币”。
      在天彭街道南津社区,志愿者们也热情参与到“信任互助银行”活动中,该社区8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关爱老人、花卉、文艺、平安社区建设等活动及社区组织中。“我们还开展了‘商社联动’,联系爱心企业定时到社区来做服务,助力‘信任互助银行’拓展空间。”南津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据白鹿镇姚家村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社区活动越多,积累的“信义币”就越多,可换取的生活物品就越丰富,20“信义币”可换洗衣液、纸巾、牙膏等生活用品;100至200“信义币”可换电风扇、电饭锅等物品。
      “信任互助银行”的经费从何而来?该平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积分经费的筹措,发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包括街道社区出一点,共建单位出一点,专项公益项目出一点,辖区商业主体出一点,凝聚了多方合力。而“信义币”的积累,不仅是撬动各类主体参与的动员过程,也是调控社区主体关系、提升和谐邻里氛围的动态过程。
      “积分项目不是提前设定好后就‘一劳永逸’,而是需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治理情况、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变化升级。”上述负责人表示,后端平台会根据收集的情况,制定切合社区实际需要的积分内容,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助力社区解难题、强治理、促发展,也能让群众、企业、社会组织等找到参与感。

    持久抓 四年纵深推进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信任互助银行”的诞生,用“信任关系”促使“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源于4年多来彭州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所奠定的治理基础、群众基础、社会认同。
      4年多来系统性、整体性、全域性的推动,彭州的基层治理理念深入人心、体制机制日趋成熟、实践探索推陈出新,推动了基层治理理念之变、体制之变、机制之变、体系之变、格局之变。
      “宝山全民共富”“金城全域共享”、花村街“三赋三共双联动”治理经验升级迭代、丹景山建成全省首个镇级智慧治理中心……从城市到乡村,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近年来,彭州涌现了大量的社区发展治理生动实践、锐意创新、先进典型。
      这背后,是彭州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创新基层治理体系。彭州围绕体系构建、路径拓展和城乡重构,建立健全“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和“1+6+N”政策保障体系。全面构建“平战结合”的社区疫情排查防控体系,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社区疫情防控线。健全“平战结合、一键切换”的社区应急自治管理体系,计划与四川省应急管理学院在彭州组建社区应急治理学院,系统研发社区应急培训课程。管好用活社区专项保障激励资金。一以贯之开展社区专职工作者赋能提能,建强专家导师团和社区领航人才队伍。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项目为载体,彭州统筹推进平安社区百日攻坚、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两访两送”等重点工作,积极回应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新党建引领示范社区(小区)建设,通过片区现场会、竞进拉练等,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改革创新成效明显。高质量完成丹景山镇省级乡镇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建成全省首个镇级智慧治理中心。花村街“三赋三共双联动”治理经验升级迭代,受到各方关注。做活乡村治理全员化,在全国率先发布《以集体经济为转轴推进乡村发展治理指导指标体系》,深化宝山村共同富裕等集体经济转轴试点工作。在成都市率先发布《“五社联动”社区疫情防控实务指引框架》,为如何筑牢社区疫情防控防线提供清晰明确的行动指南。构建乡镇治理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两套标准体系。持续深化打造“同在屋檐下”社区公共文化品牌。实施“金彭善治”小区分类治理,通过找能人、强组织、建阵地,有效推动居民自治。
      创新发展不止步,踔厉奋发开新局。彭州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以建设“社区共同体”为抓手,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补短板、优统筹、抓创新、铸精品,全力争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
      具体来说,一手补齐基层治理短板弱项,以“服务空间优化、人才队伍赋能和治理主体培育”为着力点,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一手强化社治统筹整合能力,以“双线融合、智慧治理、示范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社区发展治理统筹协调、资源整合能力。同时,持续提升社治特色优势,以“信义治理、低碳治理、韧性治理”为牵引,全面提升彭州社治辨识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